健康養身★秋天大便又乾又硬怎麼辦? 這樣做保證「潤腸通便」

秋天大便又乾又硬怎麼辦? 這樣做保證「潤腸通便」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時序已由夏入秋,而秋天主「燥」,燥氣襲來,這個季節最容易「便秘」,大便變得乾硬不易排出,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林經緯表示,秋天時除了便秘,通常皮膚、毛髮會偏乾,也容易口乾舌燥,鼓勵民眾可吃「養陰潤燥」的食物或中藥來調理,並依不同體質,提供4款以上「潤腸通便」茶飲,以及生活作息小撇步,讓乾硬的便便不再困擾自己。

林經緯表示,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跟中醫五臟六腑中的大腸、脾胃,或肝的功能有關係,以及病人若屬於燥熱體質,愛吃燒烤、油炸類的,也容易便秘,而情緒不穩定、氣血不通也會造成排便不易。另外有慢性疾病、或是經歷過重大手術、長期臥床者、女生生產後,身體氣血不足,或老人家身體功能逐漸退化,也會導致便秘。

中醫治療便秘 「一針二灸三用藥」

一、「」灸:病人若害怕針灸,每天可進行5至15分鐘的穴道按摩,並針對位在手掌虎口部位、屬於大腸經的「合谷穴」,肚臍旁邊、屬於胃經的「天樞穴」、「足三里」,以及肝經的「太衝穴」

二、艾「」:運用在體質偏虛寒的便秘病人身上,不過艾灸跟火有關,林經緯建議還是要到中醫診所或醫院由專業醫療人員執行。

三、「用」:依病人體質,比較燥熱的人,通常會服用幫助排便清熱的中藥,例如,大黃、決明子,這些藥材可幫助行氣活血。另外,身體缺水的體質,會以「潤腸通便」的中藥來治療。

中藥只是輔助 解便秘仍要靠生活作息

有些患者吃了針對治療便秘的中藥後,開始一直拉肚子,這樣的中藥材含有「輕瀉」成分嗎?林經緯表示,這些中藥內含成分確實會幫助排便,例如番瀉、蘆薈素,而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軟便藥為大黃、決明子、巴豆等。通常病人服用後便秘狀況改善,達到治療效果,中醫師就會下降服藥頻率,若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劑量、頻率也會減少,服用方法也可能會從飯前吃改為飯後吃。

停藥後會不會又開始便秘呢?林經緯表示,有可能。因為中藥的功能是暫時調整腸胃蠕動的狀況,服藥後若排便有改善,通常中醫師會替病人將劑量會一步一步、慢慢減少,不會一下子中斷,至少會觀察三個月。林經緯補充,當便秘改善、劑量下降了,重點是民眾要懂得自主「養生」,可進行穴道按摩,並且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才是根本。

中醫師依不同體質推薦「潤腸通便」茶飲

一、燥熱體質者:

菊花一錢(3.75克)

山楂一錢

決明子一錢

500到600毫升的熱開水泡製。

二、情緒容易緊張便秘者:

玫瑰花一錢

洛神花一錢

陳皮一錢

500到600毫升的熱開水泡製。

三、虛寒體質或年長者:

枸杞一錢(也可護眼)

當歸一錢

何首烏一錢

500到600毫升的熱開水泡製,其中「枸杞」還能達到護眼效果。

四、適合各種體質:

以室溫開水泡製「蜂蜜水」,或是「銀耳湯」,煮銀耳湯時可以加入枸杞或紅棗,養肺潤燥又通便。

飲用方法,一早起床刷完牙,先喝溫開水,讓腸胃蠕動的能量開始增加,再搭配上述建議的茶飲。林經緯補充,凌晨5到7點是大腸經運作的時候,這個時間通常會有便意,接著7到9點是胃經,9點之後是脾經,建議病人以時辰來調整生活作息,「早上七點以前起床,喝溫開水、喝茶飲,蹲廁所排便、排空以後輪到胃經,這時可以吃早餐,吃完早餐以後進入到脾經,代表食物開始消化吸收,工作、上課就會比較有體力」。林經緯強調,這樣的作息最符合中醫的養生觀念。

【延伸閱讀】

超過3天沒排便就是便秘! 5大主因別輕忽

痔瘡年輕化! 醫警告:當心大腸癌發生率增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6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眼袋非老年專屬你是否也以為「眼袋」是中老年的特產?其實不然,有些人年輕時就已經出現眼袋了!整形外科醫師指出,年輕人出現的眼袋類型,通常是先天性眼眶內脂肪堆積過多,脂肪易突出於眼眶外形成眼袋;而後天形成的眼袋是下眼部膠原蛋白流失,眼輪匝肌及皮膚失去彈性,加上下眼眶隔筋膜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灣夏季炎熱,很容易發生中暑。建築工人小宋經常頂著烈日工作,卻不曾感到身體不適;日前因服用感冒藥,工作時突然頭痛,且幾乎要昏厥的現象,到醫院急診,診斷是「熱抽筋」。中暑可能危害生命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指出,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抽筋、熱暈厥、熱衰竭,以及中暑,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管署公布新增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南部未滿月女嬰。該名新生兒於本(106)年7月11日出生,出院後隨母親返家,15日因高燒住院,經檢驗發現血小板低下與肝功能異常,隨後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症狀,19日醫院通報為腸病毒併發重症,經檢驗確認為克沙奇B3型。病患住院治療後病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本週依氣象報導各地仍持續出現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6大高危險族群更得留意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