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氣持續飆高溫! 3招預防熱傷害

天氣持續飆高溫! 3招預防熱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本週依氣象報導各地仍持續出現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6大高危險族群更得留意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高危險群,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

防熱傷害三要訣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注意:

1.保持涼爽:

穿著輕便、淺色、透氣、排汗功能的衣物。天熱時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於戶外活動注意防曬: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 

2.補充水分:

定時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若有限制喝水量的病友,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喝多少量為宜。

3.提高警覺:

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適當時間安排戶外活動,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另外,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家人、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疑似熱傷害徵兆速就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4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延燒,社區大樓如何防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一名社區保全確診,許多大樓社區紛紛加強警戒,更有上櫃建商於北部推出以「防疫社區」概念的住宅,將防疫戰線拉到社區裡。家醫科專科醫師洪暐傑表示,社區大樓應特別注意病菌的接觸傳播,最好有良好通風、排水設施,並建議公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打球時會受傷並不奇怪,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為了未雨綢繆,先來瞭解受傷時該如何處理,快來看看東京都內醫院急診科的中島侑子醫師,教導球友萬一受傷時該如何應對。骨折和扭傷的最佳療法:「休息」 初期處置得當才能快快痊癒!中島侑子醫師表示,如果跌倒導致手腳骨折,這種程度的傷誰都看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5歲的張小姐,平日沒有抽菸習慣,但講話聲音沙啞已持續三個多月,偶爾喝水會嗆到,可是喉嚨不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醫生吃藥,但破鑼嗓一直沒改善,因此變得沮喪不愛講話,輾轉到其他醫院就診後,竟發現甲狀腺有2顆腫瘤,最大達2.5公分,診斷是甲狀腺癌。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籠罩全球,死亡人數高達17、18萬,各國均在尋求解藥。醫界一度認為「奎羥氯奎寧類」(hydroxychloroquine)藥物可能是治病關鍵,但越來越多研究卻發現,這類藥物治療副作用極高,反而增加死亡率。指揮中心則表示,我國使用劑量低,相對較為安全。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