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病從口入 生活中常見致癌物你都吃了多少?

經常聽說病從口入,這句話可是很有根據的,生活當中有許多食物都可能會誘發癌症,快來看看你都吃過跟接觸過那些吧!

病從口入 生活中常見致癌物你都吃了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就將這些常見的致癌物質,依據危險程度分成四類:

一、1類致癌物:
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例如大氣污染、黃麴毒素、砒霜、石棉、六價鉻、二噁英、甲醛、酒精飲料、菸草及檳榔等。

二、2A類致癌物:
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有充分的致癌性的證據,例如:丙烯醯胺、無機鉛化合物及氯黴素等。

三、2B類致癌物:
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還不是非常充分,例如咖啡、泡菜、手機輻射、氯仿、滴滴涕、敵敵畏、萘衛生球、鎳金屬、硝基苯、柴油燃料及汽油等。

四、3類致癌物:
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實驗性證據和充分的理論機理表明其對動物有致癌性,但卻沒有證據顯示對人體有同樣的致癌性,例如茶苯胺、蘇丹紅、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鹽、安定、氧化鐵、有機鉛化合物、靜電磁場、三聚氰胺及汞與其無機化合物等。

另外還有一種「4類致癌物」專指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或是缺乏充足證據證明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例如:己內醯胺。


版權所有:好健康生活網HowHealtH
http://www.howhealth.org.tw/article-2933-1.html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女子做完自體脂肪移植豐頰豐額手術後,將自己臉部飽滿的影片在網路上公開,因而引發網友討論,直呼要比原來年輕五歲。影片中的女主角SOFI原本臉形凹陷,下巴似乎還有些「戽斗」,眼睛比較無神,透過手術經歷了一連串的恢復過程,三個星期回診時,臉部有明顯腫脹,直到滿40天時恢復...

閱讀詳情 »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一旦疏於口腔清潔便極有可能引發齲齒(俗稱蛀牙)、牙周病等症狀,嚴重時牙髓神經發炎甚至可能帶來強烈的痛楚。由於牙齒損傷多為不可逆,因此定期口腔檢查是相當重要的。不過目前普遍大眾平均多久看牙醫一次呢? 根據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請問您平均多久看牙醫...

閱讀詳情 »

大家都知道早上喝水是好的,尤其是一杯溫開水,這第一杯水被稱為健康水、排毒水、美容水,可是妳知道要怎麼要喝這杯寶貴的水嗎? 專家建議 空腹:早上第一杯水最好空腹喝,否則就不能發揮促進血液循環、沖刷腸胃的效果,不過記得要先刷牙,刷牙前喝水的話會把口腔的細菌帶到身體內,對健康也不好。 小口:早上喝水一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