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成過敏性鼻炎患者併發氣喘 中醫治療可改善

4成過敏性鼻炎患者併發氣喘 中醫治療可改善

根據統計,過敏性鼻炎全球盛行率約10%至20%,雖非嚴重疾病,但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社交活動及工作表現,1名7歲黃小妹就因患6年的過敏性鼻炎,造成睡眠及學習狀況不佳。流行病學統計,過敏性鼻炎病人罹患氣喘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有高達4成合併氣喘,或加重氣喘患者的嚴重度,另1名12歲的侯小弟就曾併發氣喘住院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俞生表示,當鼻腔接觸外在的過敏原,導致鼻黏膜組織發生過敏反應,引起發炎,刺激第5對腦神經引發打噴嚏反應,也會刺激鼻腔腺體導致鼻水產生。另外,過敏反應的中間產物會在血管上導致鼻黏膜充血,後續會由不同的發炎細胞作用導致打噴嚏與流鼻水;發炎反應的中間物質甚至會引發皮膚搔癢、打噴嚏動作反射,因此有極輕度且持續的過敏性炎症反應發生。

李俞生舉例,當病人因花粉產生過敏性鼻炎,多半會因食用某些蔬果,如蘋果、桃子、李子、櫻桃及堅果等,造成口咽部癢、麻、紅斑及舌頭或嘴唇水腫等口腔過敏症狀;至於全身性症狀包括:頭痛、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會對情緒控制、工作效率及學習能力產生影響。

診斷過敏性鼻炎需考量年齡,有8成以上在20歲前發病,成人晚發型鼻炎則需判斷是否有職業性鼻炎、病人及家族是否有過敏性疾病,如氣喘、異味性皮膚炎等,以及環境或工作上的暴露、是否有異物吸入等。

李俞生指出,實驗室常用特異性過敏原試驗(MAST)檢測,抽1次血可同時檢測36種過敏原,如塵蟎、貓狗毛屑等。治療方面,除了使用藥物外,現階段還有特異性減敏療法,分為皮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CIT)和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LIT),這2種方式都是以調整免疫反應為主。

至於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也以調整人體免疫反應為觀點切入,中藥如丹參,可以抑制過敏反應的中間產物;防風黃耆可以調整人體免疫力,減少過敏反應;黃芩可以抑制人體內的肥大細胞作用,進而減少發炎反應。根據中醫健保資料庫統計資料顯示,治療過敏性鼻炎最常使用前5名的複方為︰辛夷清肺湯、辛夷散、蒼耳散、小青龍湯、葛根湯。

李俞生提到,除了藥物,平時亦可對穴位按摩,透過經氣的疏通,調整臟腑氣機及功能,例如:鼻塞可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合谷穴或上星穴;咽喉哽塞感可按摩列缺穴。另外,中藥霧氣吸入也可以改善鼻塞不適的症狀,中醫的夏季三伏貼以及冬季的三九貼,通過溫通經絡的藥物敷貼,也可加強人體免疫力,調節鼻過敏的不適。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前副總統陳建仁呼籲,最好儲備3個月的口罩,瞬間讓口罩成為熱門「商品」,市面口罩再度面臨缺貨,甚至出現來路不明的口罩,打著MIT卻不知道哪裡生產。藥師建議除實名制口罩外,口罩購買最好在實體通路,確認外包裝有廠商名與國家認證字號等資訊,散裝與網路來路不明的口罩千萬不要購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腦中風等急重症疾病為國人常見死因,如能順利搶救,也可能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如:肢體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問題。台中慈濟發表「中醫早期介入中風與腦外傷治療」成果,中醫早期介入治療腦中風,可降低死亡率,神經功能恢復狀況也較好。 該項研究從2014年起收案,對象為年齡18至8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8歲的陳先生本身是高血壓患者,長期服藥控制中,日前因準備接受手術,麻醉科醫師表示手術前需空腹一段時間,陳先生覺得不解,是否應該繼續服藥?故在術前麻醉評估時,特地詢問麻醉科醫師:「醫師,那我的血壓藥該不該吃?要怎麼吃?」高血壓麻醉前用藥 建議仍需規律服用一般而言,手術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中市盛唐中醫診所鉛中毒,重創中醫診所形象,同時也牽扯另1家九福中醫診所,藥物含鉛量也超標,造成目前共有191件中藥檢體送檢,到醫院檢驗的人數則超過92人。面對曾經到中醫診所民眾的恐慌,中醫師公會將提供民眾50%檢驗費,如果懷疑手上中醫診所開立中藥,都可以檢驗確認含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