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成民眾對愛滋仍存負面觀感 疾病獵巫恐成防疫破口

5成民眾對愛滋仍存負面觀感 疾病獵巫恐成防疫破口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除新冠肺炎外,台灣在愛滋防治上也同樣「超前部署」。截止2019年底,台灣愛滋防治已達到「88-92-95」,表現位居全球前段班,且新感染者人數已接連2年呈現下降趨勢。不過,根據最新的「愛滋認知大調查」顯示,不僅逾5成台灣民眾對愛滋仍普遍存在負面觀感,在滿分10分的正向態度支持分數中,台人平均更只有3.9分,顯示台灣社會對愛滋與感染者具有相當程度的歧視。


疾病獵巫恐導致感染者不願主動出面篩檢及治療,歧視與標籤化感染者更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強調,感染者經過穩定治療後與常人無異,呼籲民眾建立愛滋正確認知,以同理心弭平歧視,打造疾病平權社會。


為了解國人對於愛滋的認知與觀感,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進行的「2020年愛滋認知大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對愛滋與感染者具有歧視,以1至10分(1分為具有歧視、10分為正向支持)評斷社會對愛滋或感染者的態度,台人平均僅得3.9分。在此社會氛圍下,有超過5成的民眾對愛滋有負面印象,認為愛滋是21世紀的黑死病、骯髒的性病;25%認為感染者是同志或私生活亂而受感染。


該調查更發現,僅有不到半數的台灣民眾認為感染者完全不需對自己感到羞愧,以及在生活各方面應被平等友善對待,與其他人沒有差異,比例分別占47.5%與55%。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指出,感染者或有高風險的民眾會內化這些負面的社會烙印,讓他們害怕被人發現、不敢與人建立關係,甚至拒絕篩檢與就醫。


台灣民眾對於愛滋的認知與預防行動更存有明顯落差,調查發現超過8成的民眾自認為了解愛滋/愛滋病毒,但卻僅有3成民眾知道愛滋可以透過藥物預防。其中,有性經驗的民眾(664位)中,更有超過半數從未想過要做篩檢或甚至不知道有愛滋篩檢的存在!莊苹表示,台灣民眾對愛滋的認知落差,不僅形成對愛滋不友善的社會環境,更可能因為已感染但未確診就醫,而成為防疫上的破口。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愛滋感染者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ART)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有差異,且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以下,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將不會再因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


U=U經多個國際大型研究,共統計超過10萬次相異伴侶間性行為證實,此外,包括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與美國疾病管制署等101個國家、共990個權威單位也同時支持,成為愛滋領域的重大里程碑,科學已證實治療愛滋病的意義,但社會的認知更應該與時俱進。


U=U對愛滋防治的意義:代表終結愛滋流行是可能實踐的目標,感染者穩定接受治療就不會成為感染源,可減少新增感染者,幫助整體愛滋防疫,即以治療為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 TasP)的觀念。


U=U對感染者的意義:感染者不用再擔心性行為會傳播病毒,可以放下心中的罪惡與焦慮感,更安心的與他人互動、交友與戀愛。


U=U對社會大眾的意義:當感染者穩定接受治療,便與常人無異,根據「2020年愛滋認知大調查」網路問卷調查發現,近5成民眾認為了解U=U後,對愛滋/愛滋感染者比較不會感到害怕。若U=U的觀念普及,將有助於扭轉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的刻板印象。


為了在2030年達到「零感染」、「零死亡」與「零歧視」的目標,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提出90-90-90計畫,在2020年達到90%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90%知道自己狀況的感染者可以接受適當治療、90%接受治療的感染者成功抑制病毒量。截止2019年底,台灣已達到「88-92-95」,為全球前段班,但距離第1個90的目標還差一點,洪健清表示,台灣95%接受治療的感染者血液中病毒量已受抑制,唯有社會更加友善才能幫助感染風險者更願意進行篩檢、及早開始接受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用棉花棒掏耳朵 這習慣恐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消基會抽檢網購抗菌乾洗手 全數不合衛生法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32歲的童先生是一名乾癬患者,國3時脖子、耳後,開始出現一塊塊的紅斑,隨後轉移至四肢關節,起初誤以為是皮膚炎,但使用類固醇治療卻反覆復發,直到大學才確診為乾癬。從此之後,他每天花1小時塗藥,且皮膚因藥物刺激容易乾燥龜裂,工作時總是穿著長袖長褲,就怕皮屑掉落,飽受異樣眼光,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在醫界中,腦瘤切除被喻為最棘手的手術,如果稍有失準,就可能破壞神經系統,造成癱瘓。台北榮總腦神經研究團隊近幾年成立術中神經監測小組,利用術中GPS導航,讓開腦手術更安全,大大減少手術無法預期的神經系統傷害,以及併發症及死亡率。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俊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老年人最怕跌倒,一跌就容易骨折,造成失能或死亡。國內一項研究發現,預防跌倒最有效方法是運動,具有平衡等優點的太極拳預防跌倒效果最好,上了年紀的人最好可以學習太極拳。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教授林茂榮出席「102年度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醫學學術研討會」時發...

閱讀詳情 »

如果想要讓身體更健康,那麼你的新陳代謝作用都必須維持正常,尤其若是想要讓減肥計畫收效快速,提高新陳代謝更是你首要之務!以下九種食物就將提升身體的代謝功能,最好盡可能的多多攝取! 1.蔬菜不僅低熱量,有飽足感,同時還可以多幫忙燃燒20%的熱量,其中綠葉蔬菜更是對身體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它們需要多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