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中GPS導航 降低腦瘤切除風險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在醫界中,腦瘤切除被喻為最棘手的手術,如果稍有失準,就可能破壞神經系統,造成癱瘓。台北榮總腦神經研究團隊近幾年成立術中神經監測小組,利用術中GPS導航,讓開腦手術更安全,大大減少手術無法預期的神經系統傷害,以及併發症及死亡率。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俊甫表示,在歐美先進國家神經外科已普遍將「術中神經功能監測」使用在脊椎,腦血管,功能區腦瘤,顱底腫瘤及其他功能性如癲癇或顏面神經痙攣等手術。

台北榮總則在2010年成立術中神經監測小組,在手術過程中,協助外科醫師定位,並避開可能的腦及脊髓功能區,甚至及早發出警訊,警告神經功能可能因手術中出現變化,讓醫師改變手術策略或停止手術。

51歲李先生罹患第4級的惡性腦瘤,腫瘤就位於大腦右側頂葉運動區附近,由於腫瘤惡化,導致左側肢體癱瘓,必須坐輪椅活動。北榮醫療團隊利用神經功能監測,定位出精確運動區後,將腫瘤全切除,術後一個半月,他已能拄著拐杖走路。

林俊甫醫師指出,台北榮總術中神經監測小組已協助多名腦瘤患者順利完成腦瘤切除個案,預後比僅行單獨切片或部份腫瘤切除至少多存活1至2年以上。

至於腦島葉手術,被醫界認為極端危險的手術領域,但在這項先進監測技術幫忙下,北榮在2年內進行約20例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腦島葉腫瘤手術,所有病患均無死亡及永久殘障等併發症。

林俊甫醫師指出,台北榮總積極發展先進術中神經功能監測,成效卓著,患者預後情況良好,在加護病室平均住院日數1.3日,一般病房平均住院日數為4.2日,減少醫療成本支出。不過,該項手術健保尚未納入給付。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78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昨(12)日新增35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8,107例(含66,948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75人解除隔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近1個月並未新增本土病例,但卻傳出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表示,個案為49歲男性(第197例),與妻子於3月初至美國探親,3月18日回台,3月19日發病,24日確診,入院時沒有肺炎症狀,不料,病情直轉而下,因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甚至葉克膜,5月10日死於多重器官衰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隨著氣溫逐漸回暖,不少家庭紛紛開始收納冬衣、冬被,但對本身有過敏體質的民眾而言,恐怕又得面臨整天眼睛紅癢、黑眼圈、狂打噴嚏以及鼻塞、流鼻水的惡夢。耳鼻喉科醫師特別提醒,治療過敏性鼻炎除治標的類固醇鼻噴劑、下鼻甲手術之外,針對特定患者,也可採用口服減敏舌下錠,加強免疫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一名年近8旬的老爺爺因患有慢性開放性青光眼,即使已同時使用全部作用機轉的眼藥水加上口服降眼壓藥物,眼壓仍高達30~40毫米汞柱,不但造成視神經壓迫,視野縮小,眼睛脹痛並造成頭痛不適,經接受微脈衝睫狀體光凝術,術後第三天起眼壓即降至正常範圍,不需再服用副作用較大的口服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