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旬婦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 落實防鼠「三不」措施

5旬婦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 落實防鼠「三不」措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旬婦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疾病管制署8日公布新增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屏東縣50多歲女性,一個月前曾被老鼠咬傷,經檢驗確診為漢他病毒出血熱;目前個案已出院,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疾管署提醒,「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

5旬婦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 一個月前曾被老鼠咬傷

疾管署指出,該案例近期無出國史,活動地以住家為主,住家有發現鼠跡,一個月前曾被老鼠咬傷。個案8月17日開始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等症狀,於當日就醫,因症狀未改善,8月19日再次就醫並收治住院,醫院陸續通報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鉤端螺旋體病、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恙蟲病等,經檢驗確診為漢他病毒出血熱;目前個案已出院,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

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今(2020)年截至9月7日累計8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高於2016至2019年同期(分別為3、0、1、1例);個案居住地為高雄市4例、屏東縣2例、新北市及基隆市各1例;自2010年以來累計22例,性別以男性13例(佔59.1%)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18例(佔81.8%)為多。
小心老鼠 落實防鼠「三不」措施

疾管署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
疾管署再次提醒,「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請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清理。

【延伸閱讀】

防疫不停歇! 酒精揮發太快?這種液體抗菌2小時

 50歲男如廁用力竟骨折 就醫發現脊椎沾黏如竹竿

不孕壓力大! 生殖醫學結合心理諮商助好孕

B肝致猛爆性肝炎喪命? 長期用藥與追蹤降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銀髮族要擁有樂活人生,必需吃得健康、開心活動;如果吃的不健康、營養攝取不足,容易出現肌少症,將會影響行動力。有鑑於此,臺北市衛生局特別針對銀髮健康,推廣三好一巧「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對」及「吃的巧」的健康均衡飲食,並指導補充高鈣、優質蛋白質,讓老年人樂享生活。 銀髮健康料理 三好一巧健康吃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全國十大死因資料顯示,癌症連續36年居國人死因首位。為持續加強推動癌症防治工作,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合作,由「熊讚」擔任團長,組織「防癌小尖兵」童盟軍團,將於臺北市所轄的國小舉辦30場「臺北市防癌小尖兵」巡迴講座,邀請臺北市公私立國小及學生...

閱讀詳情 »

耳鳴像蟬叫,可能聽力受損?醫師指出,耳鳴不是病,但卻代表健康出現警訊。網路連日瘋傳「鳴久必聾」或「十鳴九聾」,其實是錯誤的說法,事實上,導致耳鳴的因素很多,但不管原因是什麼,可以確定的是耳鳴絕對不會造成耳聾。 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在新書《聽力完全寶典》指出,「耳鳴」與「聽損」基本上是2件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關節炎不是老人的專利,指甲病變竟暗藏警訊!一名妙齡女子手腳指甲長期泛黃、紅腫、增厚伴隨變形、斷甲問題。為了遮醜,她時常擦上厚厚的指甲油、穿包鞋、雙手插口袋才敢外出。原以為單純是指甲美觀,8年後卻陸續合併頭皮屑暴增、後腳跟疼痛等症狀,就醫確診竟罹患「乾癬性關節炎」。指甲乾癬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