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50歲男如廁用力竟骨折 就醫發現脊椎沾黏如竹竿

50歲男如廁用力竟骨折 就醫發現脊椎沾黏如竹竿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男性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十多年,每每下背疼痛時便自行買止痛藥吃,也不規律回診,未料下背痛越發嚴重,某日如廁時,起身過度用力竟然發生骨折,至醫院檢查發現脊椎已經沾黏、失去彈性,因而受外力衝擊導致骨折。所幸,在積極接受治療和復健後,症狀才得已改善,也讓他不禁感嘆:「早知珍惜自己的身體多一些,就不會多受骨折之苦。」

脊椎沾黏難復原 及早治療是關鍵   50歲男如廁用力竟骨折 就醫發現脊椎沾黏如竹竿

收治上述患者的中國附醫風濕免疫科黃春明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主要侵犯於脊椎的慢性發炎性疾病,疾病表現相當多樣化,典型症狀包括晨間僵硬、下背痛,也經常伴隨接骨點發炎、虹彩炎等脊椎以外的症狀。若未及早治療,將有高風險發生「脊椎沾黏」,也就是原本一節節分開的脊椎會因為骨贅物生成而相互沾黏,不僅外觀會因為脊椎變形而駝背,身體也會因為脊椎失去柔軟度而變得僵硬、難以活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選擇多 下背痛未改善快就醫

黃春明醫師指出,目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選擇十分多元,對於剛確診或是症狀輕微者會給予消炎止痛藥,若有出現周邊關節症狀,例如:接骨點發炎、下肢關節發炎等,則會再加上免疫調節劑來減緩發炎。若患者使用上述兩種藥物仍不見改善,醫師就會評估患者狀況使用生物製劑,進一步阻斷發炎因子,降低脊椎沾黏的發生風險,建議症狀嚴重或是發炎指數高的患者可以和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選擇。

應如何辨別僵直性脊椎炎與運動傷害?黃春明醫師指出,一般運動傷害會隨著時間逐漸改善,但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屬發炎性疼痛,反而會越休息越痛,因此,如果下背、關節疼痛久久不見好轉,就要提高警覺。呼籲民眾如果出現下背痛、晨間僵硬、反覆性的足底筋膜炎和腳踝疼痛等症狀,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仍未改善,應盡速至風濕免疫科就醫,把握及早治療良機,避免關節出現無法回復的傷害。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本文原稿刊登於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專區(連結) 澱粉在經過烹煮,水分會完全進入澱粉顆粒中,與澱粉產生「凝膠化」的作用,讓水份留在澱粉顆粒中,這個也就是米煮成飯的過程,如果再進一步的烹煮,水分持續進入澱粉顆粒中,就會使澱粉顆粒破裂,這也是飯持續加水烹煮後會形成粥的反應。 生澱粉因為結構的關係...

閱讀詳情 »

看到密密麻麻的食品添加物標示,總讓人疑問「這東西到底安不安全?」。隨著健康養生觀念抬頭,除提倡保持食物原味,現今更有訴求少添加、無添加的「Clean Label潔淨標示」,主要訴求「減少添加或是無添加食品添加物、配方簡單、加工製程簡單和資訊透明」。目前已有大型便利商店率先導入了該標章的評鑑系統,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低血壓的危害是造成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於大腦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低血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極為突出,病人常感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等。另外,患者常無故情緒低落,晚上睡不著覺輾轉難眠,導致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一般認為,患者如有頭暈、站立不穩,甚至暈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現代人壓力沉重,憂鬱症患者眾多,如果病情已經到了重度階段,對藥物治療的反應通常不理想,必須持續住院。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可「經顱磁刺激」作為難治型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提供患者藥物治療之外的選擇。   什麼是「經顱磁刺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