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旬婦人連「方便」都難 靠細胞層片移植拯救膝關節

6旬婦人連「方便」都難 靠細胞層片移植拯救膝關節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60歲郭大姐,長年受拇指外翻及扁平足等問題所擾,間接影響到膝蓋,嚴重時想要「坐」到馬桶上,得要雙手撐牆、緩慢往下移動,才能好好「方便」,就醫才知道,原來膝關節已經長了骨刺,無法隨心所欲的行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原本醫師建議她等年紀大一些再來換人工關節,但她擔心年紀大復原能力恐變差,轉而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一年內完成兩腿細胞層片移植手術後,她現在不只原地蹲站沒問題,每天早晨還能在自家附近斜坡走道散步,不用繼續忍痛蝸步前進。

老年病成高齡社會最大挑戰 發展長照之餘需減緩老化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人口結構老化是台灣目前遇上的最大挑戰,預測2025年會進入超過20%人口為65歲以上的超高齡社會,因此對長者的健康照護刻不容緩。這幾年衛福部也陸續推行許多長照計畫,目的就是希望失能長者能得到好的照護,同時減輕其家庭負擔,但最關鍵的還是「減緩老化」,尤其是膝關節,長者需有行動能力才能保持運動習慣,以防肌肉流失導致衰弱、失能。

自體細胞培養 提供膝關節軟骨磨損患者新選擇

膝關節軟骨缺損患者如缺損程度相對較不嚴重時,常見非手術治療包括復健(熱敷、電療、股四頭肌強化)、口服藥物(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以及關節內注射(玻尿酸、PRP、羊膜生長因子等)。而一般非手術治療雖能緩解症狀,但無法治癒軟骨缺損的問題,仍會隨時間持續惡化,若惡化到一定程度,患者仍需面對傳統的治療方式-更換人工膝關節。

患者更換人工膝關節後雖能正常行走、伸直、彎曲,但無法進行旋轉的動作,正常運動姿勢也會因此受限。相較之下,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後,長回來的軟骨就如同天生的軟骨,可以應付所需要的姿勢與動作,不僅是日常動作,就連運動也不會受限。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醫師指出,「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是利用患者自己膝蓋軟骨細胞,在體外培養成細胞層片,然後移植回患者軟骨缺損部位。從去年迄今,義大已經完成43人的軟骨細胞層片移植,術後不僅患者主觀疼痛程度以及生活品質明顯改善,由於覆蓋在缺損部位的軟骨會持續增生,增加軟骨厚度,核磁共振(MRI)追蹤檢查顯示,多數患者最後可以達到和正常軟骨一樣的厚度。

再生透明軟骨彈性佳 未來治療發展性高

同樣為軟骨細胞再生技術之「關節鏡骨髓鑽孔手術」,雖可讓軟骨缺損處底下的骨髓細胞流出、促進軟骨細胞再生,但生長出來的是纖維軟骨。杜元坤院長解釋,相較於沒有彈性的纖維軟骨,透明軟骨才是真正健康有功能的正常軟骨。此外,整片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到人體,也比過去施打懸浮的細胞顆粒治療成功率更高。

杜元坤院長指出,不只膝關節軟骨磨損或退化性關節炎等退化性疾病,包含運動傷害、車禍外傷等造成的膝關節缺損,都可以接受這項治療,不過,「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用」。此外,除了膝關節以外的部位,像是肩關節、髖關節等是否適用,也是未來研究發展趨勢,期許未來能夠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6旬婦人連「方便」都難 靠細胞層片移植拯救膝關節

▲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分享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改善膝關節嚴重磨損的治療成果。(義大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治療運動傷害不能拖! 自體軟骨修補系統打造新「膝」望

Omicron病毒株一個月快速蔓延 佔南非病例75%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健署2018年公布其調查結果指出,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破4成5,平均每二人就約有一人處於肥胖狀態。肥胖是目前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健康議題,它與許多疾病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脂肪肝、癌症(乳癌、大腸癌、肝癌等)等。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員工加入公會,醫療人員團結!」代表醫護人員的兩位白衣天使,被旁人無情一腳踢進一池紅水中,象徵醫療人員癱瘓在血汗的醫療環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等11個工會代表,日前冒雨到衛福部門口陳情,並上街遊行,高喊「醫護過勞、病人不保;醫護沒休息,病人丟性命」,呼籲政府改善醫療環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全民關注,衛生局也藉此進一步解釋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過去被稱為「精神分裂症」,因容易造成誤解與污名,2014年才由衛生福利部、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共同推動正名。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思覺失調症患者就醫人數約15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6歲的陳先生在民國100年到105年陸續得到5個頭頸類的癌症,之後香菸和檳榔都戒了,沒想到戒了兩年多,在今年2月竟然發現罹患扁桃腺癌。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說,雖然陳先生是戒掉菸檳後又罹癌,但慶幸的是他每月都會定期回診,所以第一時間就把腫瘤處理掉,現在恢復良好。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