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旬醫師成「漸凍人」 治療後病情竟出現「逆轉」

6旬醫師成「漸凍人」 治療後病情竟出現「逆轉」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68歲的成姓醫師,近期突然左手無力,逐漸蔓延到右手,最後延伸到雙腿,還有出現吞嚥困難的狀況,四處求醫未果,反而病情加重,經過一系列磁共振、脊椎穿刺、肌電圖等檢查後,竟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也就是俗成的俗稱「漸凍人」,後來經某知名診所院長錢本文教授以滅火抗發炎治療後,不但過程沒有產生併發症,病情更出現逆轉。

腦部都正常、肌肉卻萎縮 病因究竟為何?

起初,錢本文教授在判讀成醫師腦部間隙和正常人相當,沒有萎縮,腦基底部也沒有病變,雙側大腦對稱,小腦沒有萎縮,既沒有阿茲海默症,更沒有巴金森氏症,起初診斷為周邊神經病變而不是中樞神經疾病,並讓他繼續接受自然療法,但是肌肉仍明顯無力和萎縮。

除此之外,其他顯性的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及肌肉僵硬。成醫師看診時無法流暢使用電腦;說話開始含糊和帶鼻音的現象,他繼續在醫學中心接受診斷,經過一系列的磁共振、脊椎穿刺、肌電圖檢查(EMG),今年年初才確立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為漸凍人。

之後,錢本文教授表示:「基於同行的關心,年後打電話慰問,才知道他得了不治之症,鼓勵他來診所進行滅火抗發炎治療,此療法不會出現併發症」,之後成醫師願意複診。直到成醫師接受三劑藥物注射後,過程確實沒有副作用,目前已不需要攙扶就可以走路,病情已受到控制,且在逆轉中。

漸凍症肌肉逐漸衰落 但仍保持智力

錢本文教授表示,ALS是最常見的五種運動神經元疾病(MND)之一,由中樞神經系統內控制骨骼肌的運動神經元退化所致。早期所出現的症狀,會取決於最先受到影響的運動神經元是哪些,「腿起病型患者」會出現走路或跑步時跌到或絆倒,走路時明顯拖腿而行;「臂起病型患者」在做一些需要靈巧手工的事時可能會遇到困難,如扣襯衫的扣子、寫字或把鑰匙插入鎖中;少數患者這些單手或單腳的症狀會維持較長的一段時間,被稱為「單體肌萎縮」。

由於上、下運動神經元退化和死亡,肌肉逐漸衰弱、萎縮。錢本文教授指出,「最後,大腦完全喪失控制隨意運動的能力,造成發音、吞嚥,以及呼吸上的障礙。」這種疾病並不一定會如阿茲海默病般影響病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相反,晚期疾病病人可一直保持清晰的思維、保留發病前的記憶、人格和智力。

史蒂芬·霍金 能活55年為罕見病例

雖然呼吸機可以緩解呼吸問題並延長生存期,但是卻不會減緩病程。大部分患者從病發開始3至5年內死於呼吸衰竭,從發病到死亡的中位存活時間為39個月,只有約4%的病人存活超過10年。錢本文教授舉例,美國吉他手傑森·貝克於1989年發病至今,而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存活了55年,他們都是十分罕見的病例。

錢本文教授表示,咀嚼、吞嚥困難會增加進食難度,將有窒息和將食物吸入肺部的風險。在患病的晚期,吸入性肺炎會加重,無法保持正常體重,有可能需要插管進食。隨著膈肌和肋間肌的無力,呼吸也會開始衰弱,肺功能指標會下降呼吸起病患者,因此這些症狀可能在四肢發病前出現。

【延伸閱讀】

漸凍人溝通新科技! 用「腦波」就能發聲

幫漸凍人留下聲音! 台灣第一個客製化語音合成系統展希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0歲林先生,10年前曾經因為心肌梗塞接受過心導管手術。同時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病史多年,3年前因為急性腦梗塞,接受溶血栓藥物注射,中風症狀雖然得以減輕,但也併發腦出血,因此,出院後並沒有接受口服抗凝藥物治療,僅僅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雙連抗血小板藥物。前年12月,林先生再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3歲的王姓婦人出國旅遊後返家一覺醒來,左腳一下床就像踩到針一樣劇痛,只要走路足跟就會劇痛,有時連前腳掌都痛,患者只好跛著腳去做腳底按摩來放鬆,經醫院診斷後才確定腳踩的就痛的症狀是因為得到足底筋膜炎,經過震波及物理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腳跟內側踩地、足底局部按壓有刺痛感活...

閱讀詳情 »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Bloomicon/Shutterstock.com、shutterstock 人手一機,3C產品的種類也隨之變多,為生活帶來強大的便利性,無論走到哪裡,有任何疑惑,皆可立即得到解答。只是,隨著人們對3C的依賴性,大家的眼睛問題越來越多,時常感到酸澀、視線模糊,身為「3C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病患被告知需要洗腎時,不僅得承受身體不適,還得扛起心理壓力;安泰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明峰指出,洗腎是長遠且艱辛的路程,除了家屬多給予陪伴鼓勵,患者自己應掌握緩解洗腎後的不適方法,幫助減緩病痛。腎臟替代療法 多以血液透析為主臨床上,曾有患者因癌症取下兩顆腎臟,讓患者家屬一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