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6成5無感 尋找變快樂的祕方│今周刊

撰文/今周刊 陳玉華

快樂是很主觀的感受,
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的偏方,
尤其在台灣苦悶環境中,
如何善用微小的正向刺激,
點滴累積,
訓練出支撐未來的快樂力。

日前,主計總處公布二○一四年國民幸福指數,台灣國際指標綜合指數為六.九三分,在三十七國中,排名第十八,較去年前進一名,續居亞洲第一。

相較官方沾沾自喜,民眾卻無感幸福,生存的壓力,經濟的重擔,壓得快樂的長相,越來越模糊⋯⋯。

6成5無感 尋找變快樂的祕方│今周刊

場景一:爆滿的身心科門診
拯救心靈的醫師,比你想像中的還要病

身心科門診的燈號已經三十分鐘沒更換,數字停在二十五號,傍晚已到,掛號人數還有十幾人候診,門縫打開的剎那,病患顫抖抽搐的背影,對面坐著皺著眉,一臉倦容的醫師王浩威。

「抱歉,有點耽擱,我們現在可以開始關於台灣人無感快樂的原因……。」王浩威攤開iPad、畫著圖表,從榮格心理分析講到台灣人的中年危機,他試圖分析每個數字背後代表的心理因素,只是在專業背後,他也承認:「被病人倒了一整天垃圾後,回家常臭著一張臉,窩在沙發區,一言不發」、「還好我的伴侶也是這領域的從業人員,可以充分理解,我躲回洞穴,需要獨處的療癒。」

「有時候看病的心理醫生,比你想像中的還要病……。」王浩威苦笑著。

幫人解開心結的心理醫師,其實也糾纏心結。王浩威的真實生活,在電影《尋找快樂的十五種方法》中心理醫師海克身上,也能看到。海克擁有令人稱羨的工作與貼心的伴侶,但被病人追著問:「醫師,快樂是什麼?我為什麼都找不到?」一連串的問號,讓海克決定停掉心理諮商的工作,到非洲、中國、美國等地,透過旅程碰觸的有趣人物與驚險事件,檢視自己內心的企盼與恐懼。

浪漫的心理醫師,透過旅程尋找內心的謎團,但身處在台灣小島的人們,心裡的快樂座標又漂流到哪裡?

根據《今周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所做的「國人快樂大調查」,發現回答「非常快樂」與「有點快樂」的民眾僅有三四.三%;有六五.七%的民眾表示「普通」、「有點不快樂」與「非常不快樂」,其中又以「普通」占三五.九%的比率最高。

「談不上快樂與否,只好回答普通,這也符合台灣悶到底的現狀。」王浩威分析,台灣已經過了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再怎麼努力,也回不到那個榮景,但日子也不算過得太壞,所以出現了「快樂無感」的現象。

「台灣像是一片安靜無波的海,人心如帆船,沒有方向感、沒有驅動力,停滯海面。因為沒有驚濤駭浪,沉不下去,所以也沒有掙扎求生的危機力與戰鬥力。」

「二十五年前,我去上政大企業家班時,當時吳靜吉老師提到『中年危機』四字,我心想,那是虛弱的人才會應付不來的困境。」合隆毛廠董事長陳焜耀說:「沒想到過了四十歲之後,危機像土石流般滾下來,先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來又是二○○八年金融海嘯,每一次都令人措手不及。」

在這次調查中,快樂指數最低的年齡層落在四十一歲到五十歲之間,將近七二.七%的受訪者「無感快樂」,這些四、五、六年級生,歷經台灣高度的經濟成長、政黨輪替等重大政經社會轉折,都深信社會進步是不斷往前滾動、個人只要有努力就有回報的,「我是不錯的」、「我一定還可以更好」……。這些一輩子不變的信仰,卻來到了「停滯的海面」,台灣中堅分子的無奈與挫敗,成了最無奈與無感的一群。

「年輕時,我們認為生命是無限的,往前,就有路走;但現在可能要思考你的日子是倒數的,甚至從終點回推。」「倒數的人生,我還有什麼路可走?練習從不同角度看生命。」王浩威說:「要解除中年危機,必須卸下假裝自己還不錯的樣子,真正地告別自己,才能繼續往下一個旅程走去。」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70期)。

本文相關》
※ 每天333 練習快樂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 愛小孩、愛家人,先從懂得愛自己開始

※ 抱怨最多的人,往往也是為別人找最多麻煩的人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970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潮健康/編輯部 全球糖尿病破4.6億人  台灣患者已逾227萬 隨著社會型態與飲食內容轉變,慢性病照護成為國人最重要的健康議題。根據統計,全球至少有4.6億人罹患糖尿病,預估在2025年將突破7億人。台灣糖尿盛行率更高達約11.8%,超過227萬糖尿病患者,不僅位居第5大死因,也是健保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方面快速消化即期的莫德納疫苗,一方面預防可能的Omicron威脅,國內提早開打第三劑,只要滿5個月間隔就能接種莫德納當追加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3)日公布最新數字,截至12月12日止,符合接種第三劑資格的第一波6萬人,已經接種超過3萬人,已經打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扯!救命用的抗生素注射劑,竟被醫院發現不良品,玻璃瓶內竟有「玻璃碎片」。食藥署今(13)日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警訊,接獲有醫療院所通報由永信藥品生產的「達比黴素注射劑」,居然有玻璃碎片混入藥品內的情形,共有一批號、2.7萬支產品必須啟動回收。而該藥品市占率超過一成,每年國...

閱讀詳情 »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隨著《特管辦法》開放、新版生技條例將納再生醫療獎勵,政府大力推動再生醫療產業,讓台灣的人類細胞治療應用成為耀眼的國際焦點,訊聯生技(1784)於再生醫學也有4大成功應用,包括脂肪幹細胞通過《特管辦法》與新光醫院合作退化性關節炎,與三軍總醫院、中山附醫合作糖尿病慢性傷口癒合;免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