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0歲女長期被婆婆虐 預防創傷醫師提供4建議

60歲女長期被婆婆虐 預防創傷醫師提供4建議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0歲的A女士,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她留在台灣照顧孩子與公婆,公婆對她百般挑剔,讓A女士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每晚噩夢連連、生不如死,和先生訴苦卻只得到「不要理他們就好了」的回應,多次想要離婚,但為了小孩咬牙苦撐,好不容易公婆去世、小孩長大了,先生也回台一家團圓,但A女士卻開始憂鬱症發作,看到先生就想起當年被公婆虐待的畫面與言語,揮之不去,情緒會突然暴怒、恐慌、想輕生,甚至怒罵先生,家人不解為何她一直舊事重提,嘗試藥物治療與婚姻諮商但效果不佳,最後經合併藥物、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與個別心理諮商後,症狀改善。

創傷壓力症候群引發憂鬱症 看到老公就想起被霸凌情境
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表示,A女士的症狀為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的憂鬱症,PTSD是指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天災人禍後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大部分患者在創傷當時經歷了強烈的害怕、恐懼、無助感。有四大核心症狀,第一是創傷再經驗,即使時間過去了仍會不斷回憶,感覺身歷其境;第二是過度警覺,長期焦慮、恐慌、情緒易怒或憂鬱;第三是逃避與麻木;會逃避與該創傷事件相關的人事物;第四為相關的負向認知與情緒,想起過去創傷回憶時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

曾任哈佛PTSD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周伯翰表示,PTSD的終生盛行率8%,和憂鬱症相比,PTSD患者的情緒可能平時是正常穩定,但是當回想起創傷時,會陷入憂鬱情緒、歇斯底里,持續數周,研究顯示,當PTSD患者產生再經歷創傷的經驗時,自殺或暴力的風險同時也會升高,但是這些「受虐媳婦」最常遇到的是周遭人如先生與兒女都無法理解「為何事情都過了那麼久了卻還要一直舊事重提」,周遭的朋友也一直勸患者「要放下過去」,其實和PTSD影響大腦的位置不同有關係。

丈夫要支持妻子 不能說「不要理他們就好了」
周伯翰補充,PTSD主要的腦部失調的位置是大腦杏仁核(amygdala),負責儲存恐懼害怕的經驗,PTSD患者因為經歷過「生不如死」的經驗,導致杏仁核長期過度活化,讓身體產生過度警覺、恐懼、害怕、過度換氣、噩夢等症狀,是「瞬間失控反應」,因此患者發作時,會出現突然失控的身心狀況。

如何預防或治療台灣媳婦創傷症候群呢?周伯翰有幾點建議:
1.當妻子在家庭中遇到不平對待時,先生一定要表達對妻子的支持,而不是只叫妻子看開一點、不要理他們。
2.當太太覺得喘不過氣時,適時回娘家,讓自己身心休息放鬆。
3.一定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而不是全部奉獻給家庭。
4.如果已經產生PTSD,建議找專業人員協助,一般建議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合併憂鬱症,可以配合rTMS治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乾眼症不能只補水 人工淚液幫你加「油」

猛爆型心肌炎險致死 數日葉克膜搶救撿回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民力行防疫,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保持社交距離等行為外,提升自己身體保護力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攝取進入體內的營養就是增加抵抗力、使身體機能達最佳狀態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基本的原則就是均衡營養,除平時多在飲食著眼外,更要注意或加強某些營養素,才能夠具備完整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1名60歲婦人因罹患病態性肥胖,體重超過120公斤,足足是一般女性的2倍多,胖到只要一動就喘,連上廁所、洗澡都必須靠旁人攙扶,甚至因為過重導致膝蓋不堪負荷,換了人工關節,最後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減重手術,術後3個月瘦了25公斤,仍須持續減重。 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韓國硬漢演員馬東石在《冠軍大叔》中飾演1名夜店保全,為了參加腕力比賽,回到韓國,故事勵志溫馨,比賽過程令人熱血沸騰。不過,現實世界裡可別隨便跟人比賽「壓手霸」,一不小心,可能肌肉拉傷,甚至手臂骨折。 1名24歲健身教練因為好玩,就跟同事比腕力,沒想到用力過度,啪一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48歲阿龍為資深國際導遊,博聞多學、口條清晰加上個性幽默,經營歐美團多年,打出不錯的口碑,每個月可接3、4團,存了不少錢,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卻險些毀了他的人生,因全球鎖國導致無團可帶、旅遊社因而倒閉,他只好轉行擔任保全的工作。 最近他情緒低落、想法負面,覺得人生沒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