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7月大男嬰嘔吐不止,竟是「這個病」釀的禍!別大意,連女孩都會得....

7月大男嬰嘔吐不止,竟是「這個病」釀的禍!別大意,連女孩都會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寒冷,小兒腸胃炎的病患也大幅增加,門診觀察小朋友通常有嘔吐與腹瀉的症狀,然而醫師表示,並非所有嘔吐的病患都是腸胃炎所導致的,也可能是其他外科疾病所造成。

過去疝氣未開刀 尿布解開腹股溝腫大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生兒科周安國醫師表示,日前一位七個月大的小男嬰因為嘔吐、不喝奶等症狀就醫,排便的情況跟平常一樣,經醫師檢視發現寶寶右側的腹股溝附近腫大,再詳細詢問媽媽,原來男嬰之前就有疝氣的狀況,只是未曾接受手術治療;過去腫大的地方都會自己消退,可是這次腫大後沒有任何消退的跡象,經診斷為嵌頓型疝氣,但因無法徒手復位,故馬上轉至外科急診開刀治療。

周安國醫師說,「魔鬼藏在細節中」,檢視寶寶時一定要把尿布解開,才算是完整的身體檢查,否則可能會錯過診斷的線索。這位病患來門診的時候,外觀看起來並無任何異常狀況,把尿布解開之後才發現是嵌頓型疝氣。

女孩也可能疝氣 卡住太久恐壞死

周安國醫師表示,新生兒發生腹股溝疝氣的機率大約是1%~5%,早產兒的比例會高到10%。所謂的「疝氣」就是在胚胎時期發育的過程,小男生的睪丸原本位於腹腔,之後會慢慢下降至陰囊當中,但是如果下降的路徑關閉不全,形成鞘狀突未完全封閉,就會造成疝氣囊。倘若鞘狀突開口越來越大至一定程度後,腹腔內的腸子便會滑入疝氣囊。小女生則與子宮圓韌帶的發展有關,除了腸子之外,卵巢也可能會掉入疝氣囊內造成疝氣。

臨床上若是掉落下來的腸子卡在疝氣囊就會形成嵌頓型疝氣,這時需要徒手將腸子推回腹腔裡面或是手術治療。若卡住太久,引發血流與淋巴阻塞,就可能會引發腸壁受損或壞死。所幸這位寶寶的嵌頓型疝氣並未合併有血流阻塞的情況,手術進行順利,術後進食狀況恢復到跟平常一樣,隔天即出院返家。

周安國醫師提醒家長,一旦寶寶被診斷有腹股溝疝氣情況,應該要及早治療。如果在開刀前就發現到寶寶有持續嘔吐的情況,更要小心是不是已經發生了嵌頓型疝氣。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木耳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口感細滑有嚼勁的黑木耳被稱為身體的清道夫,白木耳則是價格親民的平民燕窩,都是人們熟知的養生食物,用它們入菜,別有一番風味。但不肖商人為了讓賣相更好,會做一些對人體不利的『加工』,下手購買前如何挑選,是烹調出安全又營養的重點喔! 有平民燕窩之稱...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辦公室或室內環境每天開空調,且窗戶緊閉,容易使二氧化碳CO2濃度檢測值高達1000ppm以上。每到下午三四點,就會感覺煩躁、氣悶、精神難以集中、頭重重的、反應變遲鈍,原因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因此影響人的反應力和決策能力。長時間待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下,除...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影響,台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炎炎夏日,待在冷氣房是再舒服不過的事情,不過長時間窩在冷氣房,也是會生病的!高溫下自律神經會使血管擴張,把熱氣排出體外,但如果室內外溫差超過5度以上,身體表面感覺到外面的冷空氣,使皮膚或毛細孔收縮,避免熱的釋出,...

閱讀詳情 »

2019健康大賞針對國人免疫力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免疫力失調最常發生的症狀和疾病中,「腸胃有毛病」為國民病冠軍,另外,容易「過敏」和老是睡不飽導致「慢性疲勞」,也都榜上有名,而常見的文明病通通和免疫力失調有關聯。   而其實低氘水經研究證實,是可以對免疫作用有一定調節程度的。 一項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