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8成胰臟癌確診已轉移! 中研院偕中醫大合成胜肽分子有效抑制

8成胰臟癌確診已轉移! 中研院偕中醫大合成胜肽分子有效抑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胰臟癌確診時,通常約有80%患者的腫瘤細胞已發生轉移,增加治療難度。對此,中央研究院李文華院士帶領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大學新藥開發中心之跨機構研究團隊,破解胰臟癌細胞的訊息傳遞機制,並合成多胜肽分子,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研究成果已於3月初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減少IL-17RB與配體IL17B結合 降低癌細胞轉移

胰臟癌存活率低,李文華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曾於2015年發現,胰臟癌腫瘤細胞的細胞膜上會出現大量受體「IL-17RB」,與配體相互結合後,便會啟動一連串反應,刺激細胞增生或轉移。團隊據此研發抗體藥物,藉由減少IL-17RB與配體「IL17B」結合機會,降低癌細胞轉移機率。

後續研究發現,IL-17RB不僅出現在癌細胞上,也會出現在正常免疫輔助型T細胞(Th2)上,而且免疫細胞若缺乏IL-17RB,反而影響免疫訊息傳遞,導致人體容易受微生物感染。

多胜肽分子 破解IL-17RB致癌機制

經過多年反覆驗證,研究團隊終於成功破解IL-17RB的致癌機制,並合成出一種多胜肽分子,可在細胞內特定位置取代激酶MLK4,與受體IL-17RB結合,阻止激酶與受體交互作用,藉此阻斷癌化訊號傳遞。

論文第一作者、中醫大吳恒祥助理教授解釋,不同於免疫細胞,在胰臟癌細胞表面大量出現的IL-17RB,容易兩兩結合,形成同質雙聚體。當同質雙聚體遇到配體IL-17B後,就會召喚激酶「MLK4」,催化蛋白質磷酸化,變成致癌訊號。

不影響患者免疫力 治療更精準

研究團隊表示,此多胜肽分子可以在胰臟癌細胞內找到正確「鑰匙孔」並事先「卡位」,防止激酶MLK4前來「解鎖」啟動反應開關;相較於先前研發的抗體藥物,治療更為精準,不影響患者免疫力。

實驗結果也顯示,罹患胰臟癌的小鼠若施打此種胜肽分子,癌細胞轉移至肝臟與肺臟的機率大幅下降,壽命也因此延長。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一項新研究發現,男性每週衝刺(短距離疾跑)訓練60分鐘與每週慢跑7個小時所消耗的熱量相當。即每天快跑8分鐘比慢跑減肥效果更好。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科學家對40名體重超標的男性參試者進行了研究。這些參試者大多數為20多歲的在校大學生。在為期12週的研究中,參試者接受短時高強度自行車運動。結果發現...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王暄茹 攝影:陳德信堅果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堅果中的多酚類白藜蘆醇還具有抗癌效果,能抑制腫瘤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就因為堅果的好處不少,市面上沖泡式及包裝堅果飲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推出。有人買來送禮,有人當成早餐飲品或下午...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林貞岑 攝影:周書羽水果五顏六色的營養成分,更是身體最好的保養品。陳旺全每天早餐除了五穀雜糧當主食外,必定有一杯250cc的新鮮果汁,「早上喝比較好,」他曾嘗試晚上吃水果、喝果汁,結果肚子脹、頭暈睡不著,建議睡前不要吃水果、不易消化,早上吃消化吸收較好。陳旺全強調,一定要吃當...

閱讀詳情 »

春天到了,馬拉松旺季熱烈展開!越來越多人投身長跑運動,對於動作的細節也愈趨講究。不少跑友如同修行一般,嚴謹地自我要求,希望每個動作都能達到高效率以提升實力。但若為新手,光看到場上人們形形色色的跑步法就已經眼花繚亂,更甭提分辨出好壞。 針對跑步方式的辯論,從來就沒完沒了,儘管出現各種說法,卻皆因資料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