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8旬翁染疫保住一命病房內卻想輕生… 社工師「另類現身」才解心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染疫住院的心理壓力,一般人根本難以想像。台北榮總就收治一名高齡81歲、染疫住院的老翁,一度病危的他,日前因為情緒不佳出現輕生的行為,被護理師發現後,立即啟動跨團隊照護,社工師更運用「遠距行動醫療推車」視訊現身在病房內,進行另類的面對面關懷,在20分鐘訪談後,老翁才娓娓道出心中掛念染疫也被隔離的妻子,解開心結。

台北榮總醫務企管部主任李偉強表示,遠距會診模式不只能運用在居家看診,台北榮總現在就進一步擴大應用於防疫專責病房,利用4套的遠距行動醫療推車來往穿梭院內10個專責病房,協助醫護人員與隔離區內病人診療與跨團隊互動。

原來醫護人員進入專責病房都得全副武裝,穿脫之間,費時耗力也還是會增加感染風險,因此,遠距視訊成為醫院眼中最能兼顧關懷效果及減少染疫風險的雙贏工具。

李偉強表示,過去護理師協助家屬提供病人關懷時,僅能利用手機視訊,然而許多老人家視力不好或聽力退化,且手機螢幕較小,關懷效果並不理想。而遠距行動醫療推車,螢幕大且操作簡單,不只能提供臨床照護之用外,最重要的是還能夠給予隔離中的病人親情的支持,藉由遠距會診模式,病人家屬可從家中,同時與醫護人員與病人進行三方視訊對話,一同討論病情。

院內另一名年僅9個月大的小明(化名)因被家人傳染不幸染疫,媽媽需共同照顧也不幸確診,住院期間,台北榮總的兒科醫師就藉由遠距行動醫療推車,觀察小朋友的活動力及臨床表現,兒科護理師在病房內接受醫師指示,共同協助評估症狀及活動力。

李偉強強調,醫護人員可利用遠距行動醫療推車,在護理站內「面對面」與隔離中的病人進行視訊問診、解釋病情與說明未來治療方向,病人亦能在大螢幕上看到醫護人員,真正能感受到有人關心,透過即時視診及與病人互動討論,有效提升照護品質,更減少醫護人員穿脫隔離衣的時間與防護裝備的耗損,無形中提高了防疫效能。且醫護人員及病人都表示,行動醫療車看得很清楚,病人也能清楚的跟醫療人員溝通,比起只用電話會談只聽到聲音,更有溫度也更安心。

照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北市十大死因7項是慢性病! 肺癌還是癌王、高血壓病猛攀升2名

你吃的藥會引發失智風險? 藥師點名過敏、感冒、腸胃藥等要小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健康2.0》健康大計搭配高CP值抗癌法 癌症非絕症! 罹癌不是絕症,根據統計台灣人癌症五年存活率提升到57%,近六成的癌症病人五年後依然健康地活著! 家喻戶曉的烹飪名師梁瓊白,也從不覺得自己會跟癌症掛上等號,58歲的她確診乳癌第二期做右乳切除手術,如今她走過十年,歷經6次化療,終於擺脫復發的高危險...

閱讀詳情 »

為了保持良好的體態,不少人會用體脂計來瞭解自己的身體組成,然而,該如何正確量體脂呢?資深營養師袁毓瑩表示,體脂計主要是使用生物電阻法來偵測身體組織的含水量差異,以換算出身體體脂肪率;過程中會有微量電流通過身體,因此建議量測時應保持手腳乾燥,以免造成量測偏差。另外,袁毓瑩營養師也建議民眾每日固定時間與...

閱讀詳情 »

每天騎機車上下班的OL,常因為擔心空汙影響肺部健康,口罩幾乎不離身。為避免騎車時,空汙廢氣沾附在臉上,讓痘痘更多,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臉,傍晚回家後,也是洗臉,沒想到過度清潔,卻讓肌膚紅腫過敏。 空氣中PM2.5懸浮微粒除了傷肺,還攸關面子問題,研究顯示,空氣PM2.5含量每增加5微克,就刺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