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90%人天天傷肝!食物中毒素8成以上累積在肝臟!解肝臟毒必吃「4種蔬果」!

90 人天天傷肝!食物中毒素8成以上累積在肝臟!解肝臟毒必吃「4種蔬果」!

翻攝emedicine

 

  肝臟是身體的解毒器官,如果肝臟受到損傷或者是攝入的食物中毒素過多,都會導致肝臟帶毒,其後進一步對肝臟造成損失。那麼,如何判斷肝臟是否帶毒,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肝臟及時排毒呢?

 

  肝臟有毒素的四大表現

  1、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是向下凹陷

  中醫認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臟蓄積時,指甲上會有明顯的信號。

  2、乳腺出現增生

  經前乳腺的脹痛明顯增加乳腺屬於肝經循行路線上的要塞,一旦肝經中有“毒”存在,乳腺增生隨即產生,尤其在經血即將排出時,會因氣血的充盛而變得脹痛明顯。

  3、情緒容易抑鬱

  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髒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4、偏頭痛,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一畝三分地”,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後院就會先著火。

 

  飲食幫助肝臟排毒

  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種毒素經過肝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後,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不均衡的飲食增加肝臟負擔。肝臟負責把吃進的食物,轉換成身體能量來源。對肝臟來說,把非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比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更吃力。均衡的飲食能量來源組合應該是55~65%的來自碳水化合物能量(例如米飯、麵食),11~15%的來自蛋白質能量(例如肉類、豆類),20~30%的來自脂肪能量其中不飽和脂肪佔比85%(例如植物油)。此外,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食用胡蘿蔔、大蒜、葡萄、無花果等來幫助肝臟排毒。

  胡蘿蔔:是有效的排汞食物。含有的大量果膠可以與汞結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其排出。每天進食一些胡蘿蔔,還可以刺激胃腸的血液循環,改善消化系統,抵抗導致疾病、老化的自由基。

  大蒜:大蒜中的特殊成分可以降低體內鉛的濃度。

  葡萄:可以幫助肝、腸、胃清除體內垃圾,還能增加造血機能。

  無花果:含有機酸和多種酶,可保肝解毒,清熱潤腸、助消化,特別是對SO2、SO3等有毒物質有一定抵禦作用。

 

  生活習慣幫助排毒

  1、保持正常體重

  體重過重會讓肝臟工作更辛苦,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會升高。如果全身脂肪減少,肝臟的脂肪也會減少,甚至明顯下降肝病病人升高的肝功能指數。理想減重方式就是均衡飲食加上規律運動。

  2、遠離各種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鬍刀等,以及減少接觸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

  3、注意飲食衛生

  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鮮,因為蛤、蠔以及貝類等容易受到A型肝炎病毒感染。

  4、不喝酒不吸煙

  飲酒會提高發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機會,有肝病的人應該完全戒酒。抽煙和罹患肝癌有關。

  5、注意睡眠時間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為8小時,正常的應該是從23點左右開始上床睡覺了,到了凌晨1至3點鐘是進入深睡眠狀態,這個時辰是養肝血的最佳時間,反之,就會養不足血。因此,人們不要熬夜,不要讓熬夜傷了肝。

  6、不盲目用藥

  吃進去的藥物都必須經過肝臟解毒。除了醫師處方藥,避免自行服用其它藥物,因為服用多種藥物容易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肝臟代謝藥物能力。

  7、多吃高纖維食品幫助便便通暢

  因為一切在胃腸道內消化吸收的食物,都要經過門靜脈運送至肝臟加工,很多食物和藥品在腸內腐敗、發酵常產生有毒物質。所以便秘會迫使肝臟負擔加重,所以保障便便通暢是為肝臟排毒的首要任務,因為把毒性物質及時從體內排出才能減輕肝臟負擔。可用手掌從上腹向下腹推揉10次,從左右肋緣分別向左右下腹按摩10次,都會使排便更順暢。

 

  溫馨提示:肝臟對於我們的身體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要學會正確的保護它,平時要少吃帶毒素的食品,並且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自己有個“好肝”。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7月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最新一波蔬果殘留農藥檢驗結果出爐,連鎖超市及火鍋店都榜上有名。台北市衛生局今(21)日指出,檢驗共7件不符合規定,其中包括惠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師大分公司販售的「甜豌豆」、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

閱讀詳情 »

《好醫師會客室》「標靶弧形刀」科技,精準治療腫瘤。(影/優傳媒影音製) 優傳媒記者溫建鈞/台北報導台灣的腫瘤治療技術已經與世界同步,國內癌症權威、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熊佩韋主任表示,「標靶弧形刀」放射出高能量X光,可以非常精準地治療腫瘤,不像以往的放射線治療,會傷害周邊正常器官,造成副作用,...

閱讀詳情 »

▲置換人工髖關節是不少年長者換回行動自如的選擇。(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因為老了而「寸步難行」的狀況也越來越多,年長者髖關節病變導致疼痛、影響正常活動,在台灣,一年約有4萬多人有輕重不等的髖關節症狀,一旦使用藥物治療、改變生活作息及使用...

閱讀詳情 »

▲夏日甩肉大作戰,足夠的活動量是預防「復胖」的重要關鍵。(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夏天是減肥的季節,全因為肥肉在薄衫、短褲之下,再也無處可藏,但不少人為找回窈窕曲線、消除大肚腩,追求速效,往往採取激烈方法,反而斷送身體建康。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宋明憲就提醒,只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