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型流感病毒變異性高 接種疫苗讓您不再心慌慌!

A型流感病毒變異性高 接種疫苗讓您不再心慌慌!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南韓爆發目前無藥可醫的MERS疫情,死亡人數持續攀升,我國政府嚴陣以待,就怕成為下個感染國家。其實,除了MERS,今年初香港爆發A型H3N2流感疫情,逾500多人死亡,近期花蓮某長照機構也傳出H3N2群聚感染,全院近四分之一人數發病,院方緊急封院;由此可見,病毒傳播無國界,所幸目前已有三價流感疫苗,能提供有效保護力,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建議民眾應積極接種。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近50年來,全世界流行的A型流感病毒為H1N1、H3N2,而病毒會持續突變成許多亞型,並根據發現的地方為此命名。例如去年瑞士出現一種H3N2的突變病毒,就稱為瑞士株,也就是今年2月在香港肆虐的A型H3N2流感。

為什麼今年年初A型流感H3N2瑞士株會在香港大爆發?李秉穎理事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原本預估在北半球流行的會是H3N2德州株,沒想到卻是瑞士株大流行,導致疫苗保護力大打折扣,病毒侵襲力、嚴重度較嚴重,造成500多人死亡,所以香港政府緊急採購10萬劑南半球三價流感疫苗因應。

李秉穎理事長強調,病毒傳播沒有國界之分,尤其全世界航空業發達,人口流動頻繁,「只要有新病毒出現,全世界在一年之內就會流行」,而流感病毒的傳播速率快、傳染力強,在瑞士爆發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傳到香港,在國內也造成76人死亡,而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接種疫苗以預防及治療疾病的觀念,來自法國微生物學之父-路易士.巴斯德(Louis Pasteur),他運用這樣的概念發明了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於西元1885年首次使用於人體),也開啟了日後多種疫苗的研發與創新,同時改變了現代醫學及微生物發展的基礎。我國今年採購了近300萬劑三價流感疫苗,已涵蓋A型H3N2瑞士株,提供高風險族群公費接種,包括年滿6個月以上至12歲學童、65歲以上老人、50至64歲具高風險慢性病患、孕婦,以及重大傷病患者、安養照護機構對象、罕見疾病患者、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美國則建議6個月以上民眾,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李秉穎理事長指出,雖然國內優先提供高風險族群接種,但其實一般人也會感染,三價流感疫苗可提供一般健康成年人高達9成的保護效果,建議自費施打,特別是周圍有高風險族群者更應該接種,可獲得群體免疫,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保護自己、也守護家人,此外更呼籲企業鼓勵員工接種。

新唐科技公司為照顧員工健康,從2001年至今,持續推動員工及眷屬接種流感疫苗措施。每年9月公告疫苗接種時程讓員工及眷屬報名施打,施行之初,內部針對員工舉辦多場流感說明會進行衛教,建立員工預防流感的正確觀念,且高層主管大力支持並帶領接種,使員工更加踴躍。現在每年固定接種的員工人數已趨穩定,且多攜家帶眷一起來參加,顯然已獲得員工高度的認同。

新唐科技健康中心專業經理錢美芝強調,鼓勵員工全體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提升群體保護力。企業高層主管的支持與帶領接種,是施行本措施的重要推手。員工曾向她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佳防疫措施,由公司提供這樣的措施,讓他們及眷屬感覺安心有保障。同時她舉例,在2009年國內爆發H1N1流感疫情,公司率先向疾管署爭取到職場注射H1N1疫苗,員工施打率提高,也達到迅速防疫的目的,且施行疫苗接種後,員工因為流感而請假比例降低,工作也更有效率,同時保障員工有健康的工作環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137

相關推薦

(示意圖-圖翻攝自striveforgoodhealth) 以前,家裡的老人常說: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 其實,中醫告訴我們,女人「肝」淨就漂亮,男人「肝」淨就強壯! 為什麼這樣說?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有其對應的功能,肝臟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解毒」。 肝臟掌管著糖、脂肪、蛋白質的解毒、代謝...

閱讀詳情 »

(圖為糖薑片-來源foodnetwor   生薑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呆久後,吃生薑...

閱讀詳情 »

陳女士已經32歲了,4年前生了一位男孩子,夫妻兩決定不再要第二胎了,於是就決定讓妻子戴上避孕環,。 可最近陳女士發現肚子越來越大了,而且已經3個月沒有來月事,擔心之際便到醫院做檢查,意外的是陳女士居然被檢查出已經懷孕2個多月了。 (圖片僅為示意圖)陳女士對醫生說:我4年前就上避孕環了,是不是檢查錯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28歲空姐自我檢測發現左側乳房有腫塊,且在3~4個月內從1公分變成3公分,幸好及早就醫診治,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台南市立醫院外科醫師方儀君表示,相對於其他癌症,乳癌存活率相對較高,經由完善治療後,在零期、一期及二期存活率高達八、九成,顯示早發現、早治療的重要性。 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