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I智慧走入醫療 軟硬結合從智而治

AI智慧走入醫療 軟硬結合從智而治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AI智慧如何協助人類發展醫學治療?2018年「台灣國際醫療展」與「台灣國際銀髮族暨健康照護產業展」展覽,將結合「健康」、「醫療」、「照護」三個面向,構築完整的醫療產業鐵三角,串連產業上下游,從智慧醫療到治療,打造智慧醫護的生態環境;從展覽中,可以看到醫藥界是如何從學習既有資料到未來自我分析,將龐大數分析後據判斷出精準治療方針,從「智」慧醫療到「治」療。

AI人工智慧興起 提供精準醫療照護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說明,AI人工智慧的關鍵優勢,便是能將龐大的數據資料進行演算,並得到較為精確的結果。目前已發展許多遠端醫療,結合智慧手機應用程式,若能以醫學研究的方式進行試驗,數據將不再只是數據,而是能深入生活,真實改變醫療與健康的核心,不僅能改善民眾生活品質,同時弭平城鄉健康落差,從智慧醫療到治療實為眾所期盼。

高齡社會造就失智症 前20年便可知有無異常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2017年年底,台灣失智症總人口數已達27萬人,造成失智症的原因中,健康吉美診所檢驗事業處莊佳霖處長指出,阿茲海默症佔比超過60%。而失智症非老年才有異狀,早在認知功能出現異常之前20年,便已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目前可透過IMR AD阿茲海默症檢測,規律的追蹤異常蛋白質的累積程度,並調整生活形態,採取積極健康管理,成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重要關鍵。

台灣國際醫療展及銀髮展 創建智慧醫護生態體系

2018年台灣國際醫療展與銀髮展將於6月21日至2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聯合展出,外貿協會秘書長葉明水表示,此次展覽啟動策略轉型,有「智慧醫療及物聯網應用專區」,透過新應用打造醫院室內定位、醫療及量測應用裝置,以及高效透明的健康檢查服務;「新創企業區」AI智慧成為主流,進行遠距復建、以語音服務掌握健康資訊;「台灣高階醫材展現實力」3D列印客製化輔具,成為醫材領域下世代的新星;「失智照顧科技輔具」從食、衣、行讓長者及照護者生活更便利,如以電子藥盒提醒用藥;「醫療服務專區」特色醫療專科齊聚,搶進國際醫療商機;「急診室情境主題館」首創擬真環境模擬「診療室」、「手術室」及「留觀室」等六大特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3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淋病疫情逐年上升,近5年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約18%。主要感染族群仍以20~39歲男性為主,惟近5年女性感染率平均增加幅度高於男性;另10~19歲青少年感染率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下週是西洋情人節,疾管署特別提醒,民眾與親密愛人浪漫過節之餘,應做好安全性行為,全程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元宵節全家大小最期待吃湯圓,但你知道怎麼煮湯圓、吃下肚才安心嗎?醫師指出,坊間湯圓可能含有防腐劑,建議烹煮時要開蓋、湯圓水不要喝;若要喝湯,建議另外再煮一鍋湯。 添加防腐劑 增加湯圓保存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坊間的湯圓為了增加保存期限,製造時都添加適量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元宵佳節即將到來,如果把湯圓、元宵當做飯後點心一顆接著一顆,加上鹹湯、糖水混著喝,小心恐致腸胃打結,營養師提醒,鹹湯圓不用高湯煮、甜湯圓不用糖水煮,改良傳統口味,不僅能嘗鮮,也能保持腸胃清爽無負擔! 改變湯底 預防攝取過多熱量 每年的元宵及冬至分別都要吃一次湯圓,然而小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寒流來襲好冷!不少人從戶外回家,只想馬上沖個熱水澡。不過,醫師提醒,身體溫差過大、血管無法負荷,容易造成血壓不穩;尤其三高患者,嚴重可能發生中風、昏倒,建議洗澡時慢慢調高水溫,千萬別一開始就沖太燙的熱水。 氣溫降10度 心臟血管疾病發作增 近日天氣變化大,不到一天氣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