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AZ今開放2、3類順位 羅一鈞自曝病史替糖友試疫苗

AZ今開放2 3類順位 羅一鈞自曝病史替糖友試疫苗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牛津AZ新冠疫苗,今(12)日開放第2類與第3類對象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與符合資格代表,一早都在部立桃園醫院接種疫苗;羅一鈞強調,自己確診糖尿病5年,同樣也是慢性病高風險患者,會讓民眾瞭解施打後狀況,讓全民更安心。


開放2、3類順位施打 副指揮官陳宗彥「脫衣」打疫苗 


第2類與第3類資格民眾,包含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工作者等;陳宗彥表示,除了第一線醫事人員外,同樣也有其他人同樣在對抗新冠病毒,包含機場檢疫、警消、民政、村里幹事、航空機組人員、國際商船人員等,2類順位加總約12萬人,前3類總共有60多萬人。


隨後陳宗彥走到問診區,部立桃園醫院醫師詢問有沒有吃早餐?、有沒有藥物與食物過敏?,測量體溫攝氏37度,醫師評估能夠接種疫苗後,陳宗彥脫下長袖襯衫,露出手臂施打疫苗,接著領取疫苗接種卡,雖然原訂施打新冠疫苗應該在醫院休息30分鐘,但陳宗彥因行程關係,先行離開記者會現場。


AZ今開放2 3類順位 羅一鈞自曝病史替糖友試疫苗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脫下襯衫露出手臂,接種牛津AZ疫苗。(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羅一鈞自曝5年糖尿病史 先替慢性病患注意疫苗副作用


現場第2名施打者羅一鈞,雖然自己本身就是感染科醫師,仍在現場接受部桃醫師問診,體溫攝氏36.2度,確認健康狀況良好後隨即施打疫苗;羅一鈞特別說,牛津AZ疫苗注射量0.5c.c,僅流感疫苗一半,施打當下比較沒感覺,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希望未來慢性病患接種疫苗時能安心。


羅一鈞強調,自己有5年糖尿病史,同樣也是慢性病高風險資格民眾,排列順序在第9類,今天早上有吃早餐,飯後血糖116,國外有報告指出,接種完疫苗後,少部分糖尿病患者會短暫升高血糖,大概1至2天,如果自己有類似狀況會與外界報告,希望未來開放慢性病患時,能讓大家放心打疫苗。


AZ今開放2 3類順位 羅一鈞自曝病史替糖友試疫苗

▲第2與第3類民眾代表包含防疫醫師、機場檢疫、國航機組人員也都派員前往施打疫苗。(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疫苗紀錄卡國際通用 未來可視為紙本疫苗護照


羅一鈞也提醒,接種完疫苗會有接種卡,資訊格式與國際通用,包含名稱、日期、廠牌、接種者簽名、第2劑施打日等相關資訊,都會有紀錄,未來如果有疫苗護照制度,疫苗接種卡就是紙本疫苗護照;羅一鈞也說,施打完疫苗要在醫院觀察30分鐘,極少數會有急性過敏,若無大礙,回家後也要注意身體狀況。


AZ今開放2 3類順位 羅一鈞自曝病史替糖友試疫苗

▲未來如果有疫苗護照制度,疫苗接種卡就是紙本疫苗護照。(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提醒,疫苗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無恙後再離開。而接種後可能出現反應主要為接種部位疼痛,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等,若症狀持續未改善請儘速就醫診治、釐清病因。


指揮中心補充,完成2劑AZ疫苗接種後,與不活化疫苗間隔至少14天;與其他活性減毒疫苗間隔至少28天。即使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確保自身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割包皮這3大族群最常見! 包皮槍提供怕痛男性新選擇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春節假期剛過,這幾天各大醫院腸胃科門診人滿為患,有人吃壞肚子,但更多人是「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惡化。醫師指出,應該是過年期間,大吃大喝,,三餐不定時定量,加上吃了偏辣偏酸等刺激性食物。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腸胃科主任楊瑞能指出,研究發現,經常胃液逆流的病人罹患食道癌的機會明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據統計,目前全台約有7萬名洗腎者,每年以5000人速度成長,洗腎人口密度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不過,即使洗腎技術進步,到處都可看到洗腎中心,不過,醫師提醒,每個月約有5~10%洗腎病人會發生洗腎瘻管狹窄阻塞。由於瘻管是洗腎病患的救命線,千萬必須保持暢通。嘉基心臟內科蔡翰林醫師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紅龜粿」紅通通,竟可能是使用了工業色素!元宵節即將來臨,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應景食品共15件,其中就有一件「紅龜粿」被檢出含工業色素「鹽基桃紅精(RhodamineB)」;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最高可處600萬元罰鍰。新北市衛生局針對元宵節市售應景食品進行抽驗,共抽驗15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過度使用身體四肢,包括頸、肩、背、腰等,都有可能好發肌肉疼痛、關節磨損等症狀,尤其現代人疏於運動,無形中就累積許多慢性疼痛,長期累積下來恐引發病症,不得輕忽;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誠表示,其實可透過平時適當的伸展運動,有效減少肌肉疼痛與韌帶及關節磨損等情況發生。隨著年齡增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