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C 肝口服新藥給付放寬 籲患者早治早健康

C 肝口服新藥給付放寬 籲患者早治早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施女士 10 年前健檢時意外發現感染C型肝炎,已是輕度肝纖維化(F1)。在沒有全口服抗病毒新藥的年代,治療副作用簡直比死還痛苦,皮膚乾癢難忍甚至破皮感染而化膿。施女士靠著意志力經過長達 1 年療程,療程結束時終於測不到C肝病毒。不料半年後C型肝炎病毒再次復發,因療程痛苦不願再治療,以致病程從輕度肝纖維化(F1)惡化至中度肝纖維化(F2)。 

直到2016年有泛基因型全口服抗病毒新藥臨床試驗來台,在彭成元主任鼓勵及個管師多次勸說下,得知全口服泛基因型抗病毒藥物治癒率高,且療程大幅縮短,過程也比傳統療法輕鬆。施女士完成療程至今兩年多,施女士身上已測不到任何C肝病毒, 

消除 C 肝大作戰 放寬 C 肝口服新藥給付 

肝,是沉默的器官。肝臟疾病常常是相當嚴重時才被發覺,甚至造成死亡。其中 C 型肝炎是肝病的第二大殺手,台灣 C 肝患者高達 40 多萬人。為提早在 2025 年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消除 C 肝目標,並鼓勵民眾就醫,政府明年 1 月開始全面放寬 C 肝口服新藥給付條件,只要確認感染慢性 C 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使用全口服新藥。 

「康 C 攻略」初步檢驗 找出染病風險及早治療 

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肝策會)會長暨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高嘉宏指出,台灣 C 肝患者人數多,但半數不知染病。為響應政府根除 C 肝政策,肝策會推出圖像化「康 C 攻略」,列出八大 C 肝風險族群,提醒民眾多利用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私人健檢等篩檢管道,儘速確知是否感染。 

由於C 肝是全身性疾病,不積極治療會惡化為肝硬化、肝癌,還有腎病、糖尿病等諸多併發症風險;因此,越早確診、進行治療非常重要。 

面對C 肝勿恐懼 纖維化有機會回軟 

「C 肝患者若是沒有及早診治,恐演變為其他疾病。」但中國醫大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主任彭成元教授指出,民眾無須過於恐懼,目前雖然沒有疫苗能提前防治,不過研究發現,C 肝病人的肝臟未演變為中度纖維化前,只要積極治療、消除病毒,肝癌風險可望降至最低,越早治療,纖維化越有機會回軟。 

全新口服藥提高治癒率 納入健保給付協助患者 

針對治療方式,彭成元教授進一步說明,有別於過去傳統療法,「全口服新藥」能舒緩療程中的痛苦,不僅副作用極低,治癒率更高達 97 %。現在已經有6款全口服新藥在健保給付範圍內,療程介於 8 到 24 週,協助 C 肝患者早日找回健康;加上政府明年將會取消給付限制,只要篩檢確認為慢性 C 肝,就能接受治療,目標在 2025 年治療 25 萬 C 肝患者,進而最到最佳防治,呼籲 C 肝患者,早治早好,恢復彩色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4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三高疾病,且根據國民健康署96年的調查顯示,20歲以上每10位就有一位罹患慢性腎臟疾病;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沈振榮指出,若未能有效控制血壓、血糖等,小心不但恐傷害腎臟,甚至得面對洗腎。目前國內新制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為了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春夏交替加上梅雨季節即將來到,南部地區常因為久未下雨,導致水溝等處埋下孳生熱帶家蚊的環境,為了能降低病媒蚊的出現,高雄市衛生局比起往年,提早兩個月開始啟動登革熱全面預防性工作,可望能加強學校、地下室、市場等場所,降低病媒蚊出現的機會。根據往年高雄市登革熱病媒蚊密度調查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會在走路時,膝蓋出現啪啪的聲響嗎?主要是因為關節內部份的的空氣,因關節活動受到壓迫,才使這些空氣形成的小氣泡破裂,出現聲響;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物理治療師李琬婷指出,若出現這些聲響時,小心可能是下肢柔軟度、肌力不足等徵兆。像是長時間沒有活動,將手指關節往外拉等,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51歲女性,歷經一場車禍後,意外發現胸部出現腫瘤,原本不敢面對,以為是車禍所致,直到胸部出現異狀後,就醫檢查,醫師發現,腫瘤不但變大,且惡性腫瘤已侵犯到患者兩側乳房,甚至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其實這名患者屬於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才會不斷歷經復發轉移,但經過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