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C肝是80歲誘發肝癌常見原因! 經評估仍可採肝臟切除手術治療

C肝是80歲誘發肝癌常見原因! 經評估仍可採肝臟切除手術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肝癌在台灣為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8,000人死於肝癌,除了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包括酒精、環境毒物、脂肪性肝病變及肝硬化等,也都可能埋下致病的危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李兆偉醫師表示,隨著人口高齡化,肝癌的平均年齡也提升到70歲,肝癌而死亡的年齡中位數,近年更延後到69歲,因此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更應重視。

92歲老翁腹痛達半年 竟是肝臟長腫瘤惹禍

一名92歲的老翁,上腹痛已長達半年,直到無法忍受才送急診,經檢查發現肝臟左葉長了約12公分大腫瘤,且下壓到胃和侵犯橫結腸,經醫師評估採以腫瘤切除及橫結腸切除重建術,術後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已3年未復發。李兆偉醫師表示,研究發現,80歲以上肝癌患者術後之無病存活率中位數超過27個月,長期存活率為57個月,與年輕人相當,顯示年長肝癌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肝切除術治療80歲以上癌者 術後存活率與年輕者相當

李兆偉醫師解釋,治療肝癌的方法主要以肝切除術為主,但用於治療80歲以上之肝癌患者的研究卻少之又少,不過研究指出老年肝癌族群術後的手術週期併發症發生率約60%、三十日內手術死亡率3.9%、術後五年無病生存率29.3%、五年長期存活率45.8%,與年輕族群是相當且可被接受的。

80歲以上肝癌者應積極治療 可望恢復生活品質

此外,經分析術後發生死亡的個案,包括凝血功能異常、血清甲型胎兒蛋白>200ng/mL、大量肝臟切除手術等,為80歲以上肝癌切除患者發生院內死亡的潛在危險因子,因此醫師術前應盡可能矯正凝血功能異常,以減少重大併發症發生。李兆偉醫師強調,慢性C型肝炎是80歲以上誘發肝癌最常見的病因,雖與年輕患者的生理過程略有不同,但若能經醫師詳細評估及術前完整準備,特殊族群患者治療後仍可保有原有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疼痛纏身治不好 六旬婦人經脊髓電刺激療法有效緩解

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肝癌在台灣為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8,000人死於肝癌,除了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包括酒精、環境毒物、脂肪性肝病變及肝硬化等,也都可能埋下致病的危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李兆偉醫師表示,隨著人口高齡化,肝癌的平均年齡也提升到70歲,肝癌而死亡的年齡中位數,近年更延後到69歲,因此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更應重視。

92歲老翁腹痛達半年 竟是肝臟長腫瘤惹禍

一名92歲的老翁,上腹痛已長達半年,直到無法忍受才送急診,經檢查發現肝臟左葉長了約12公分大腫瘤,且下壓到胃和侵犯橫結腸,經醫師評估採以腫瘤切除及橫結腸切除重建術,術後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已3年未復發。李兆偉醫師表示,研究發現,80歲以上肝癌患者術後之無病存活率中位數超過27個月,長期存活率為57個月,與年輕人相當,顯示年長肝癌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肝切除術治療80歲以上癌者 術後存活率與年輕者相當

李兆偉醫師解釋,治療肝癌的方法主要以肝切除術為主,但用於治療80歲以上之肝癌患者的研究卻少之又少,不過研究指出老年肝癌族群術後的手術週期併發症發生率約60%、三十日內手術死亡率3.9%、術後五年無病生存率29.3%、五年長期存活率45.8%,與年輕族群是相當且可被接受的。

80歲以上肝癌者應積極治療 可望恢復生活品質

此外,經分析術後發生死亡的個案,包括凝血功能異常、血清甲型胎兒蛋白>200ng/mL、大量肝臟切除手術等,為80歲以上肝癌切除患者發生院內死亡的潛在危險因子,因此醫師術前應盡可能矯正凝血功能異常,以減少重大併發症發生。李兆偉醫師強調,慢性C型肝炎是80歲以上誘發肝癌最常見的病因,雖與年輕患者的生理過程略有不同,但若能經醫師詳細評估及術前完整準備,特殊族群患者治療後仍可保有原有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疼痛纏身治不好 六旬婦人經脊髓電刺激療法有效緩解

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根據1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器官和腸道周圍的腹部脂肪過多,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影響很大。僅僅1公斤的內臟脂肪,女性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增加7倍以上,但男性卻只有增加2倍,不過,除了增加糖尿病風險之外,也可能導致心臟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研究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16歲的徐小姐,三年前發現右邊肩胛骨突出,曾到多家醫院看診,側彎角度卻從30度持續增加到43度,目測就看得出脊椎彎曲,後來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門診就醫,才確診為自發性脊椎側彎,透過手術治療,改善了狀況。好發於青少年 視側彎角度決定治療策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17歲高中生,一年前曾發生右臉麻木症狀,以為是吃太辣導致,加上數週後症狀已改善,並不以為意。直到暑假再次復發,起初僅是嘴角感到麻麻的,幾天後演變成右臉麻木,看診被認為是臉部三叉神經問題,可能是感冒引起,四天後,出現暈眩、走路不穩,轉赴澄清醫院神經內科求診。經腦部核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有鑑於國內感熱紙使用廣泛,消費者接觸頻繁,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此次針對自商家取得的發票、收據、明細或號碼牌等感熱紙,進行雙酚A及雙酚S的檢測,並就檢測結果提供消費者參考。   雙酚A又稱為酚甲烷,屬化工原料,其結構類似雌性激素,是1種荷爾蒙干擾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