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Covid-19引發兒童川崎氏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義大利醫生團隊報告了第一個明確證據,證明Covid-19與罕見但嚴重的炎症性疾病之間存在聯繫。其實在全球疫情高峰這段期間,醫生們很早就在懷疑新冠病毒會引起兒童過度的免疫反應,但一直苦於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性,直到義大利Covid-19感染和死亡率最高的城市貝加莫的醫生們證實了這項猜測。

Papa Giovanni XXIII醫院的醫療記錄顯示,自從貝加莫疫情大爆發之後,類似川崎氏症的病例上升到每月約10例,而前五年則是每三個月1例。在2月中旬至4月中旬接受治療的10名兒童中,有8名兒童對該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醫生認為,另外兩個陰性病例可以用錯誤的測試結果來解釋。醫院兒童健康主管Lorenzo D’Antiga醫生說:“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冠病毒感染與這種炎症性疾病之間聯繫的第一個明確證據,我們希望這將有助於世界各地的醫生了解這種未知病毒。我毫不懷疑這些患者的川崎氏症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

四月時,英國醫院收治了許多患有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兒童後,即發出警報表示,兒童罕見疾病「川崎氏症」病例增多現象與新冠病毒有關,甚至一名14歲男孩因這種疾病成為首件死亡案例。現在,英國有75至100名兒童正在接受治療,其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皮疹、紅眼、嘴唇破裂和腹痛。不過這種疾病非常罕見,每千名接觸到該病毒的兒童中只影響不到1個,其中少數患者需要重症監護。

Covid-19引發兒童川崎氏症

醫院兒科專家Annalisa Gervasoni醫生表示 :「根據經驗,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中只有極少一部分會出現川崎氏症病徵。但是,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病毒對兒童的影響,特別是現在世界各國正逐步放寬社會隔離政策的時候。」

川崎氏症好發於5歲以下孩童,會導致血管發炎,有時還會引起心臟腫脹,快速治療可以預防潛在的致命性冠狀動脈瘤。病例增加表明川崎氏症對幼兒的影響比對嬰兒的影響更大,並確定是由新冠病毒所引起。自從第一例病例在英國報導以來,在美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瑞士又出現了數十個病例。

皇家兒科學與兒童健康學院院長Russell Viner表示,絕大多數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且逐漸好轉回家了。

Reference

Italian doctors find link between Covid-19 and inflammatory disorder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居家隔離、檢疫者外出奔喪或探視規定再放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基於人道考量,加上國內疫情穩定,決定放寬需外出奔喪或探視的次數及時間,只要隔離第5天以後、且無症狀者,即可提出申請自費檢驗,取得陰性報告3天內經醫院同意...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從台灣返回日本卻被「無症狀」確診的日本籍女學生,在台密切接觸者的抗體結果出爐,無人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採驗在台的123名接觸者,以及同校曾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屬於非接觸者的師生共90人的抗體結果,均為陰性,而該結...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途徑攸關防疫大計,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證實,有新冠病毒透過空氣傳播的證據出現,引發高度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8)日也發表看法,強調對此「大家應要更有警覺」,但目前包括社交距離以及戴口罩的...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給付口服C肝新藥造福病患,卻也潛藏風險,含pibrentasvir/glecaprevir成分藥品治療中度至重度肝功能損害的慢性C型肝炎病人,由於可能會引起肝功能衰竭惡化等不良反應。食藥署今(8)日就公告,即日起禁止使用於中度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