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PSA正常就沒事? 還是可能罹患攝護腺癌

PSA正常就沒事? 還是可能罹患攝護腺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是評估攝護腺健康的重要指標,不過台北榮總泌尿部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提醒,PSA並非評估攝護腺癌唯一指標,研究調查發現,PSA小於1的患者中,8%的患者攝護腺切片有問題,而PSA在4到10之間,則有20%-30%的患者有攝護腺癌。即使切片正常,依然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沒抓到病灶。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PSA
張延驊主任表示,不只攝護腺癌,很多原因都會造成PSA飆高,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發炎、泌尿道感染等因素,也都會造成PSA升高。當PSA升高,重點在於找出背後原因,若發現切片結果正常,使用藥物治療後,PSA還是居高不下,可能代表沒抓到病灶,此時就要考慮再做一次切片,或進行核磁共振攝影檢查。

攝護腺癌症狀 常遭誤認為老化
攝護腺癌到了晚期,存活率便大幅滑落。張延驊主任表示,第四期攝護腺癌五年存活率約49%,十年存活率則只有28%,約三成患者第一次診斷便是第四期。不少患者出現小便速度變慢、尿不出來、尿滴滴答答漏不停、頻尿等症狀時,都以為是單純老化現象,等發現不對勁時就醫,可能就已經太晚了。

晚期攝護腺癌患者 用藥選擇增多
治療晚期攝護腺癌以荷爾蒙療法為主,但多數患者在治療18到24個月後,便產生抗藥性,連荷爾蒙療法也失去效果。近年來陸續出現抑制雄性素新藥,像剛通過健保給付的口服雄性激素接受體訊息傳遞抑制劑,就可以為使用荷爾蒙療法失效的患者提供另一種選擇。

運動、曬太陽、健康飲食 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張延驊主任提醒,想要預防攝護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規律運動、曬太陽,以及避免食用過多高油脂、油炸食物,並少吃紅肉。研究顯示,透過曬太陽合成維生素D,有助降低攝護腺癌風險,民眾平常也可吃花椰菜、番茄等含抗氧化食物來防癌。

定期檢查PSA 非常重要
張延驊主任也建議,50歲以上族群就應定期檢查PSA,若是一等親患有攝護腺癌等高風險族群,則建議45歲開始就要定期檢查PSA。40歲族群可以先做一次PSA檢查,當作未來數值變化參考基準,一旦發現數值快速上升,就要提高警覺,接受進一步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0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類單身族越來越多,這些人也許自己一個人住,或是單身但家人住,也有是已婚但沒小孩;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全台外食人口超過8成,其中類單身族群更是外食主力軍,而且這些類單身族群經常忽略吃水果,平均每天僅吃到0.7份水果,不但容易便祕,沒想到肌膚竟也黯淡無光,美肌力表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常過餐不吃、經常加班,小心得大腸癌!國內最新調查發現,大腸癌患者有4大通病,包括愛吃宵夜、常熬夜、經常加班、有便祕或腹瀉困擾。醫師提醒,生活作息影響腸道菌相,腸道壞菌愈多、愈容易罹患大腸癌,建議民眾吃足蔬果、補充好菌、多運動,腸道健康才活得久。 腸癌生活作息大調查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人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年間,年輕腸癌患者增加2倍、老年腸癌患者則增加3倍之多。醫師指出,糞便中有潛血反應是判讀是否罹患腸癌最簡單的方法,現在已有居家式的糞便潛血檢查試紙,只要2分鐘就能得知結果。 腸癌人數突破1.5萬 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50多歲女性,長出直徑約15公分的卵巢瘤,且子宮內還有小肌瘤,就醫後,醫師透過超音波影像檢查,發現患者卵巢沒有乳狀突起狀態,且腫瘤指數正常,判斷應不是惡性腫瘤,因此經和患者溝通後,決定採自然孔手術進行治療。 考量不生育 婦女決定一併拿掉子宮 這名女性患者過去並未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