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精準醫療」時代降臨!

「精準醫療」時代降臨!

(醫美時尚12月號)

過去把所有治療疾病的重責大任都交付在醫師手上,憑著醫師個人的「經驗值」來擬定治療方針的時代,將要過去。您知道「精準醫療」是什麼嗎?現在的「健康檢查」,就足以「檢查健康」了嗎?精準醫療能幫忙「算命」,但如果「知命卻不能改運」,有什麼用呢?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5年國情咨文演說中,提到要推動「精準醫療計畫」,在全球起了號召作用。「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是全球生醫界積極投入的方向,被視為提升醫療成效的一大關鍵。希望透過這個計畫,收集疾病患者的基因進行分析,結合新藥開發,為不同病患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其實不只美國,中國與英國等也都相繼以國家政策大規模投入精準醫療的短中長期計畫。今年初,歐巴馬再度表示應該攜手各國,讓美國成為一個徹底攻克癌症的國家。從各國大力推動來看,不難看出精準醫療已成為生醫業界的重心,這將改變傳統醫療的模式與效果。

什麼是精準醫療?

在這裡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精準醫療?從個人化醫療到標靶治療等發展,都屬於精準醫療的概念,其中的內涵在於,持續準確了解疾病的發生與進展機轉,藉由有效探究疾病的因果,並結合醫學科學研究及跨領域科技,讓疾病預防與診療更為精準。然而,在精準治療前,要先有精準診斷。精準診斷乃是藉著「伴同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並搭配更合適有效的藥物,讓每位病患都能得到最好治療的處理方式。

科技使醫療更加精準 給予最人性化服務

在世界各國投注大量資金與心力在精準醫療身上的同時,好像各大生技巨擘都一窩蜂的進入了基因檢測的領域。然而,在進入基因的時代,還是不要忘記了我們人類對於基因調控的機制仍然所知有限。因此在解讀與應用相關知識的同時,需要非常留心與注意。所幸藉由電腦演算法的不斷進步與疾病機制研究越來越透徹,我們得以使用有限的知識來預測疾病模式之外,還能建議臨床醫師如何選擇已知種類的藥物來針對患者的問題來「對症下藥」。

舉例來說,過去只知道家族裡有遺傳性疾病的家族病史,是患病的高危險群,但不知道其他潛在罹病風險;現在藉著精準醫療服務,能夠預測個人在未來罹患各大疾病的風險與給予相關醫療保健建議。過去得了糖尿病後,醫師依照患者個人的年齡、病況、肝腎功能、個人特殊性等等來評估要使用什麼藥物才能幫忙控制血糖,可能為期數月到一年才能找出較好的組合配方;現在能藉精準醫療預測,找出哪些類別的糖尿病藥物對個別患者的適應性最好,除了患者能早期得到有效的血糖控制外,醫師也能減少「嘗試性治療」的機會,進而降低治療產生的副作用。再者,過去都是聽著親朋好友的建議,東吃西吃對身體有幫助的保健食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現在藉著精準醫療服務,能訂製個人化的保健產品,真正落實預防醫學,並且能給予最符合人性的飲食建議,不必「光吃藥就吃飽了」。

幹細胞延伸了精準醫療的世界!

然而,只是藉著預測報告書來治療疾病,又有點讓人不放心,來自於生物體的整體反應,跟我們人類目前所知的基因醫學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因此,若能在體外訂製一個跟自體極為類似的環境與同樣的基因運作機轉,將可以更精準的預測未來接受不同藥物或是療程後的效果,除了增加治療成功率外,也減少了併發症與風險。這種具有多重分化能力又能代表個體基因的細胞,就非自體間質幹細胞莫屬了!所以掌握了幹細胞的核心技術,將可以對個人化醫療產生莫大的幫助,幹細胞的應用範圍,其實持續在進步中,及早儲存自己的年輕幹細胞,幾乎是精準化個人醫療的入場門票。進一步來說,精準發現了基因層面的問題後,還能夠使用DNA修編的技術來修正先天上的問題,未來不再只能感嘆造物弄人。這些過去以為只能在電影或是小說中見到的情景,現在已經不是天方夜譚,人類正大步的向它邁進。

───── 醫師小語 ─────

精準醫療,不只是找到治療重症或是絕症的方針,也是為預防疾病這個議題上打了強心劑。有了準確的評估方式,將能訂製一個健康,快樂的生活。知命,又能改運,何樂而不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3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打玻尿酸補法令紋,兩頰竟走山!34歲的費拉,為了填補老氣的法令紋,選擇注射玻尿酸改善;不料,術後右邊的法令紋凹下去、左邊卻腫起來,她上網尋求解答,網友都建議用手按壓,或等玻尿酸慢慢被吸收,兩頰凹凸不平的情況維持半年之久。醫師指出,打玻尿酸填補細紋立即有效,但要注意施打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睡前一杯熱牛奶有助入眠,人人皆知;但想要增進睡眠品質,到睡前才喝一杯熱牛奶「急救」,可能效果有限。營養師指出,想要一覺到天亮,最好從日常飲食做起,可適量攝取含維生素B群、鈣、鎂高的食物,如全穀類、小魚乾、花椰菜、堅果等。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白天情緒緊張、神經緊繃,許多人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能推廣預防醫學,衛生福利部於九月核准設置「美兆人體生物資料庫」,該資料庫不僅開創全球亞健康人檢體之先河,並擁有健康人的生物資訊;對於生醫研究,以及驅動生物醫學研究革新和生技產業發展,都能提供極大的貢獻。美兆將累積20多年的健康檢查數據資料及檢體,以信託方式委任演譯基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老人斑並非老人專利喔!安南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唐慧君表示,在門診常遇到的病人前來求診,提出「我為什麼有老人斑?是我老了嗎?」的疑問。其實,老人斑的正式名稱為「脂漏性角化症」,不同於黑斑是黑色素沉澱,老人斑是因為皮膚表皮過度角化和增生造成,是一種表皮腫瘤,主要是因皮膚老化導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