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分鐘搞懂「腸病毒」 若出現「這4項」重症前兆要小心...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臺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

據臨床統計顯示,每年5月及6月是腸病毒疫情的高峰期,雖然多數感染只需配合醫師處方、重視營養與水分攝取,並充分休息便可復原,但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進展快速,仍讓許多家長感到相當惶恐。

演變為腸病毒重症的因素,除了感染特定型別的腸病毒(如腸病毒71型)之外,也與病毒量或感染者的年紀、性別與本身免疫能力息息相關,因此,懂得觀察重症前兆,才能讓感染者及時獲得治療,遠離更大的傷害。

 

腸病毒典型病徵

一分鐘搞懂「腸病毒」 若出現「這4項」重症前兆要小心...

不同種類型別的腸病毒,所引發的病徵不盡相同;而同種同型的腸病毒作用在不同人身上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症狀。臺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表示,高達半數的照顧者並不知道孩子「被誰傳染」或「在哪被傳染」,最主要是因為腸病毒的傳染力強,而且感染後也不一定會出現典型病徵,可能只出現輕微發燒、喉嚨痛或其他類似感冒的症狀,甚至有些成人因為抵抗力較好,感染了病毒卻無任何症狀。

常見的腸病毒典型病徵多為手足口病與疱疹性咽峽炎,詳細說明如下:

 

手足口病

特徵為發燒、身體出現小紅疹,有些紅疹上可能會有小水疱,其多好發於手掌、腳掌、手指、腳指、膝蓋後方等關節處。

 

疱疹性咽峽炎

特徵為發燒、咽峽部出現水疱或潰瘍,造成流口水或進食疼痛。

 

張鑾英醫師指出,感染腸病毒有高達九成以上屬輕症,只有少部分病童會演變為重症,換個角度來想,其實並不需要過度緊張,目前治療腸病毒多使用支持性藥物緩解症狀引起的不適,多數病童若無出現其他重症前兆,多能於1周左右痊癒。

一分鐘搞懂「腸病毒」 若出現「這4項」重症前兆要小心...

 

重症前兆

「年齡愈小的孩子,愈可能合併其他症狀」,因為孩子免疫功能較弱,加上,嬰幼兒許多器官功能都是出生之後才會逐漸成熟運作,較沒有完整的能力承受病毒的攻擊,而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

 

張鑾英表示,腸病毒若非屬輕微感染,重症前兆大都會在感染後3~5天內出現,她提醒,重症前兆可能只出現一項,也可能合併發生,相關說明如下:

一分鐘搞懂「腸病毒」 若出現「這4項」重症前兆要小心...

  1. 持續高燒&反覆發燒

通常身體發炎或是免疫系統與病毒抗衡時,會使病患出現發燒反應。同樣地,腸病毒感染後,發燒為常見的病徵,但若持續高燒不退或是反覆發燒,就要前往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或治療。

 

  1. 肌躍型抽搐

肌躍型抽搐多發生在孩子睡著時,照顧者可以明顯的發現孩子在睡眠中,突然像被嚇到般,產生大動作抽搐,有些孩子可能因此被嚇醒。

她提醒,過去曾經遇過照顧者以為孩子只是「被嚇到」而帶去廟裡收驚,而延誤了黃金治療時間,目前網路資源相當發達,建議照顧者可參考相關影片,以了解抽搐的表現方式以避免混淆。

 

  1. 持續嘔吐

引發嘔吐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若孩子出現不明原因嘔吐,可能代表腦部發炎、腦壓過高等情況,此時也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1. 手腳無力&嗜睡

因為腸病毒感染可能會影響腦部與脊髓,因此,少部分孩子會出現手腳無力或是嗜睡的情況,更嚴重還可能影響心肺功能、導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腳冰冷、冒冷汗等症狀。

 

張鑾英醫師提醒,感染腸病毒初期的1~2日內可能沒有典型病徵出現,但後續若出現以上4項重症前兆,務必提高警覺,及時送醫診治。

 

相關文章連結

一分鐘搞懂「腸病毒」 若出現「這4項」重症前兆要小心...

※原文刊載於2017年0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4期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衛視中文台《奔跑吧兄弟第三季》今天(17日)晚間7點邀請到陳喬恩跟郭采潔,第二次來到節目的陳喬恩要洗刷上次被吳奇隆騙而慘敗的恥辱,搭檔李晨說已經私下傳授陳喬恩幾招,還當場示範如何讓男人痛到要命的腿法,讓在場男性藝人看到都覺得疼;郭采潔則是跟合作過電影的鄭愷搭檔,在電影裡當備胎的郭采潔,當天在玩泥巴推...

閱讀詳情 »

根據統計,全台一年人工牙根的需求量高達20萬根,新穎的治療模式也讓植牙成為補牙的主流療法。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良好的植牙治療可以延長假牙的使用年限;然而,患者本身的牙周健康狀況、牙材品質、牙醫專業以及植牙治療過程是否仔細等都會影響植牙的成果。此外,植牙本身的治療過程可能長達半年之久,建議病患...

閱讀詳情 »

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許多罹癌病患的親友都會好心提供不同的治療意見,有人認為單純吃中藥或生機飲食就能控制癌症病況,到底該如何吃才好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魏柏立教授提醒,目前尚無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實純中藥或生機飲食能控制或治癒癌症,建議民眾接受正統治療為主,再搭配其他輔助療法強化自體免疫功能為佳...

閱讀詳情 »

我在東京涉谷區的幡之谷,在以內科為主的診所裡,擔任所長一職,從事基層醫療工作已經十六年的時間。在此之前,我在大學附設醫院從事臨床與研究的工作。對於醫療資訊氾濫的現況,我感到憤怒。 每一天,在報紙或電視等媒體上,都有像是得到劃時代新知般的報導,只不過它終究只是一項報告而已,所以當然存在著出錯的可能。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