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周「幾次」才算強?科學家研究出超簡單「恩愛公式」!立馬可以算出另一半及不及格!

一周「幾次」才算強?科學家研究出超簡單「恩愛公式」!立馬可以算出另一半及不及格!

翻攝sina

 

  不同種族、人群的平均性生活頻率不同,在亞洲地區,男性實際性生活頻率為每週2次。但無需將別人的頻率當作自己的標準,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求調整出符合自己的頻率,這樣才能使性生活和諧美滿。

  新婚期的男性通常會抱怨妻子有些性冷淡,而多數年輕的妻子則認為男性過於熱衷性生活;相反,三四十歲的女人則往往比同齡的男性更渴望性生活,而此時男性常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可見性生活的頻率是很多夫妻所關心的話題。很多人會出於對自己和伴侶的關心而問:像我這個年齡,多久一次比較合適?

  實際上由於個體間的差異很大,即使在同一年齡段的不同夫妻的性生活頻率也可以相差很多,因此千萬不要把別人的頻率當作自己的標準。

 

一、性生活頻率公式

  美國學者根據年齡因素對性能力的影響規律,總結出一個“性愛頻率公式”——性愛頻率=年齡的十位元數′9。所得乘積的十位數為時間,個位數為這段時間內應有的性交次數。比如30多歲的男性,3′9=27,應該是在不影響身體健康和工作狀態的情況下,20天可有7次性愛,大約三天一次。這個公式適用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具體如下)。

30多歲,3X9=27,即20天內7次(3天一次)

40多歲,4X9=36,即30天內6次(5天一次)

50多歲,5X9=45,即40天內5次(8天一次)

60多歲,6X9=54,即50天內4次(12天一次)

然而這些只是人為的規定,而且體現的是歐美人的習慣。亞洲人與歐美人群在飲食、體質、生活習慣都有差異,因此上述頻率與中國人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可能並不相符。

 

二、次數不是重點

  中醫認為,性生活應量力而為,如《素女經》中提到:“人有強弱,年有老壯,各隨其氣力。”

  現代醫學認為,性生活是否合適的標誌是:夫妻雙方均認可,而且每次性生活後雙方都感到精神振奮,通體舒適。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 講:性生活的本質就是一種性能量的“釋放過程”。都聽說過精滿自溢。有關專家做了一個這樣的比喻:水閘裡水一點一點積累,當到了一定的限度,就需要開閘放 水。性生活時間短,身體狀況不良好的時候,身體積聚的衝動能量不能得到完全釋放,身體有需要把剩餘能量排出。而時間長,品質高的性生活中,由於此次積聚的 性衝動能力已經得到完全的釋放,身體沒有再度性交的需求。此時需要的不是“再一次”性交。需要的是性系統的休息、恢復。所以,用次數來衡量性生活的品質和 一個男人的“行”與“不行”是相當不科學的。“一次又一次”也不是炫耀的資本哦。除了性生活次數外,性生活還有那些標準呢?

 

 

三、優質性生活的幾個標準

學會說“不”

有一些女性對於丈夫的性要求常會說“不”。性生活和諧的夫婦,雙方都以滿足對方的性要求為重,都會想法克服自身原先的抗拒,學會說“不”。

美妙平衡

在性生活中,每一方都要付出與接受,男女雙方都需要服務對方和接受對方的服務。在彼此之間建成的一種互相愉快地、主動地、完全地給予與接受的美妙平衡,將使他們的性生活總是令雙方都快樂無比。

“性”“愛”聯結

不將“性”和“愛”分離開來,他們堅持在性生活以及其他領域中,“心靈”佔有中心的位置。他們把性生活看成是感情關係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他們都願意並致力於自身和對方的性滿足。

敢談性事

性生活很成功的夫婦,絕不把對方看成是可讀出他人心思的神人,而是敞開心扉對性生活進行坦誠的討論。他們也懂得:希望對方或雙方共做某一新的行為、動作、姿勢或方式,並不意味著既往有什麼錯處。

男女差距

性生活美滿的夫婦也會碰到“男女差距”的問題,但是,由於他們的關係充滿著一種為對方著想的相互共求滿足的精神,便會主動去彌補可能存在的差距。

 

小編溫馨提醒:外國學者提出來的公式雖然並沒有說明原因,但人體確實會隨著年齡而產生器官能力的衰退,每件事都應該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度進行,一味在意「數字」或「次數」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礙喔!所以這個公式當然只能作為參考用,想擁有高品質的性生佸,最根本還是要從飲食與運動下手喔!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內憂暫緩,但外患不斷。本土病例今(29)日連續第5天「+0」,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新增4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是3名菲律賓女性移工(案897至899)及赴南非探視的本國籍60多歲男性(案9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假阿中」發的假訊息,真的不要再傳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9)日下午親自針對近日在網路流傳的一封署名陳時中的假訊息就大動肝火,強調這是假訊息,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 網路流傳的這一封訊息內容提及「別出門,看疫情控制情況!警告:一旦染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上電視專訪時,針對採購國外疫苗的進度點名有部分「大國壟斷」,引發關注是否台灣搶不到疫苗?陳時中今(29)日下午在臨時疫情記者會上面對追問,仍三緘其口,強調疫苗採購若有消息,會主動對外公布;至於兩岸疫苗可能合作嗎?對比不願接受中國疫苗,...

閱讀詳情 »

國內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新北市政府今天宣布,原訂3月21日舉辦的萬金石馬拉松,將延期至11月21日,選手自即日起可申請全額退費。新北市教育局指出,考量萬金石馬拉松無法落實全程配戴口罩等防疫規定,因此建議延期至11月21日,選手可申請全額退費,退費時間自即日起至3月31日中午12時止,申請方式自萬金石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