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定要看!汗從哪冒裡出,病從哪裡來!絕對神奇!

一定要看!汗從哪冒裡出,病從哪裡來!絕對神奇!

 

出汗是一種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兩種: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會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利於經絡平衡和免疫系統的健康。如果老憋著不出汗,時間長了,皮膚就不會呼吸了,最後就會造成很多人體代謝系統的紊亂,並且把這種皮膚的排毒功能都轉到了腎和肝上。但是並不是所有部位出汗都是好的,現在就為你盤點一下哪些部位出汗最危險?

  中醫上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經常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診斷: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診斷: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診斷: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多參加各種運動鍛鍊,加強體質;還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以免破壞正常的生理規律,造成荷爾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進而引發其他疾病;還要保證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與激動、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緒影響到內分泌系統;預防感染;不要購買塑料制的生活用品,儘量避免環境激素的危害。

 

  4.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診斷:因為腋下分佈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5.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診斷: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6.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診斷: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常出汗的部位竟然透露了您的健康訊息!!趕快分享給朋友看看!讓他們也多知識多健康!

文章來源:http://health.sohu.com/20130805/n383380853.shtml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男子胃部不適四處求醫,最後竟發現胃與胰臟間長了巨大腫瘤!無奈的是,腫瘤已經侵犯臟器,他院擔心大出血而不敢貿然手術,只能建議化學治療縮小腫瘤。病人與家屬輾轉到臺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門診詢問第2意見,才終於成功切除近30公分、重達4公斤的龐大腫瘤。 33歲男子因胃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58歲洪太太停經約兩年後,開始出現更年期現象。除了典型的潮熱、盜汗等症狀,洪太太尚伴有嚴重的陰道乾澀,讓她總坐立難安、苦惱不已。雖曾至婦科診所就醫,然而,醫生施予的塞劑、潤滑液總是效果短暫,多次進出婦產科也讓她感到羞赧。最後,洪太太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試圖尋求中醫調理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柳葉刀期刊》(The Lancet,也被譯為《刺胳針》)發表的1項分析發現,在美國超過3分之1的COVID-19確診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出現了與COVID-19病毒相關的精神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 根據數據顯示,因病毒出現精神疾病的患者中,焦慮症狀最常見,占總體的1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注重美妝保養,許多人就愛用胎盤素胎盤素能從體內到外全方位啟動青春機制,。資深營養師陳嫚羚說明,胎盤素的主要成份有多醣體、維生素、胺基酸等,能補充因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養份。專業減重營養師廖余姍補充,目前,鹿胎盤已被廣泛地成為胎盤素的主要來源,其中含有豐富的C型利鈉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