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戴套讓女友吃避孕藥,知道這對她有多危險嗎?看完你還是不戴,簡直不是男人!!

不戴套讓女友吃避孕藥,知道這對她有多危險嗎?看完你還是不戴,簡直不是男人!!

via

在性生活中避孕藥是人們慣用的一種避孕方式,很多人認為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避孕,還不影響雙方的激情,那麼大家知道避孕藥物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嗎?接下來的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避孕藥物的常見危害有哪些。

避孕藥的危害、白帶增多

多由長效口服避孕藥引起。因此類藥雌激素含量高,過多的雌激素影響宮頸內膜分泌細胞,使其分泌旺盛而引起白帶增多。

避孕藥的危害、類早孕反應

類早孕反應較常見,約佔用藥人數的50%。症狀多為先重後輕,以後逐漸消失,可能與機體逐漸適應有關。服藥初期少數人出現輕度類早孕反應,如噁心、頭暈、無力、食慾不振、疲倦、嘔吐等。推薦如何使用避孕藥最安全。

避孕藥常在服藥第1—2週發生。原因與雌激素水平暫時過量,引起體內水鈉瀦留,胃腸功能紊亂有關,一般堅持服藥2~3個月後,反應可自然消失或減輕,將服藥時間安排在晚間臨睡前,可使日間反應較輕。反應較重者,可服維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仍無緩解者,可考慮更換避孕藥,選擇雌激素含量較少的藥物。

避孕藥的危害三、乳房脹痛

原因是雌激素對乳房的刺激。

避孕藥的危害五、體重增加

可能是雌激素引起水鈉瀦留,孕激素影響合成代謝(孕激素增高會促進蛋白質同化作用),故使部分婦女體重增加。一般不需處理,可口服利尿藥或予以低鹽飲食,必要時停藥。

避孕藥的危害四、色素沉著

服藥後少數人前額及面部皮膚發生色素沉著,為雌、孕激素作用的結果,一般停藥後多自然恢復。

避孕藥的危害六、月經失調

① 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常發生於服長效口服避孕藥者,出血較多時可用止血藥,必要時注射丙酸睾酮。若月經量繼續增多,連續出血3個月以上,則應停服長效口服避孕藥,改服短效藥。應用長效注射避孕藥時,常可出現月經不規則,如經期延長、經量多、週期縮短、不規則出血或閉經,多見於用藥前3個月者。若能堅持使用,以後會逐漸恢復正常。若發生出血可加服炔雌醇,連服3天。

② 經量減少或閉經。服用短效避孕藥後常出現此情況,是由於藥物抑制排卵,卵巢分泌雌激素量少,藥物內含雌激素量也較少,子宮內膜不能正常生長,內膜薄,故經量減少,甚至停經。經量減少對身體健康無影響。智力推理小題:*關注weixin回复“lj8”查看結果*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隻雞,9塊錢賣掉了,然後他覺得不划算,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11塊賣給另外一個人。問他賺了多少?若服藥過程中連續停經2個月應予以停藥,改用其他措施避孕,多數可自行恢復正常。服用長效避孕藥後常出現服藥期停經,此時可用孕激素類藥物如甲孕酮或炔諾酮,或註射黃體酮,也可用短效避孕藥2號,每晚服2片,連服5~6天。一般在停藥後一周內月經來潮。

③ 突破性出血。如服藥期間出血,多發生在漏服藥之後。少數人雖未漏服藥也能發生陰道出血。若發生在月經週期前半期,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炔雌醇0.005~0.015mg,每日一次,直至服完22片為止。若發生在月經週期後半期,是孕激素不足所致,可加服短效避孕片1號或2號1片,直至服完22片為止。若出血量大如月經來潮,可按月經來潮處理,即刻停藥,在停藥的第5天,再開始服下個月的藥。

不要只是為了一時的激情,而導致了我們一生的危害,這樣就得不償失而來!

vai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人捐贈皮膚風氣低,每年僅不到40人。台大醫院成立「國家型皮膚保存庫」,將加強推廣大體皮膚勸募,預計提升捐贈數至每年300人,該院副院長林明燦及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都率先簽署響應。 大體皮膚是燒傷救命關鍵 去年八仙塵爆造成15死499傷,衛福部耗資2億元購買國外大體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40多歲男子,工作壓力大,過去4年天天酗酒,想要借酒澆愁,沒想到最後失眠,甚至還罹患憂慮症。醫師表示,每天喝超過3罐350cc的啤酒,容易慢性酒精依賴,不只危害肝臟、胰臟、腸胃,精神疾病也容易上身。 戒酒門診重拾健康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疾病管制署公布南投縣出現該縣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為62歲男性退休人員,日前出現發燒、腹瀉、噁心及食慾不振等症狀,2日後至醫院就醫並收治住院,後因意識不清轉院治療,並由醫院採檢通報,經疾管署實驗室檢驗後,確認感染日本腦炎。 同住家人無症狀 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日前公布茲卡病毒最新疫情概況報告指出,中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安奎拉(英國海外領地)出現蟲媒傳播本土疫情;疾病管制署隨即提升安奎拉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建議懷孕婦女暫緩前往,一般旅客則應避免蚊蟲叮咬,離開流行地區後2個月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