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人,胃腸漂亮,不健康的人,胃腸醜陋,」活躍於美國、日本醫療第一線的胃腸內視鏡外科醫生新谷弘實,在他的新書《不生病的生活方式》中寫道,「人有面相,胃、腸也有胃相和腸相,胃相、腸相好的人,身心都健康」。


新谷在35年前,首創全球醫界先例,以大腸內視鏡手術成功地切除瘜肉,由於當時具有這種技術的醫生全球僅一人,他立即成為各大醫院爭聘的對象,目前他除了擔任美國艾伯特.愛因斯坦醫科大學外科教授、波士頓貝斯以色列醫院內視鏡部長之外,也兼任日本前田醫院、半藏門胃腸診所的顧問,以70歲高齡,活躍於美日兩國醫療前線。


投身醫界45年來,儘管外科醫生的工作耗費體力和精神,新谷除了在19歲得過流行性感冒之外,從來沒看過醫生,因為他有一套自己發明的健康法:


早上6點醒來,先輕輕地動一動手腳,下床打開窗子深呼吸幾口新鮮空氣,再回到床上,以仰臥姿態交替舉手、交替抬腳、再做一些伸展運動,幫助血液和淋巴液的流通順暢,等到血液循環暢通,下床後再做空手道,左右手各往前推100下,配合收音機的體操音樂5分鐘體操。


接著把500~750cc約20度的水,慢慢喝下,等20分鐘後,喝下的水進入腸內,才吃一些有豐富酵素的水果,30~40分鐘後用早餐。


早餐以糙米加上5~7種的雜糧穀類,配燙青菜、納豆和海苔,一小撮泡水還原的裙帶菜。
早上11點過後,喝500cc的水,30分鐘後吃水果,因為含有豐富酵素的水果,在飯前吃,可幫助胃腸蠕動,也能將血糖提高,防止飲食過量。


用餐時,儘量先從沙拉等未經加熱的食物先吃,比較好消化,如果燙青菜,以短時間燙泡最佳,避免酵素的流失,午餐後休息20~30分鐘,讓體內酵素(Enzyme)能全力供給身體疲倦的部份。


4點半左右,先喝500cc的水,30分鐘後吃水果,30~40分鐘後用晚餐,內容與早餐並無太大不同,注意細嚼慢嚥。
吃晚餐時,基本上不說話,要說話時先吞下口中食物,一方面考慮用餐禮儀,另一方面可防止嗆到或把空氣一起吃進肚子理。


飯後不喝用化學肥料栽培的茶。6點~6點半左右吃完晚餐後,到睡覺前的五個小時,基本上不喝水也不吃東西,夏天容易口渴的季節,則在睡前一個小時,喝一小杯水。
他不但自己身體力行,還推介給自己的病人,效果顯現在「從醫45年來,從來沒有開過死亡證明書」。


飲食、生活習慣影響大


新谷診斷過美、日30萬個以上胃腸病例,他問診時要求病人填寫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從龐大的臨床資料中發現胃相、腸相好者與壞者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不同。
胃相、腸相良好的人,平常食用含有大量酵素的新鮮食物,而胃相、腸相欠佳者,過的則是消耗大量酵素的生活,例如嗜菸、酒,暴飲暴食、常吃有食品添加物的東西、生活壓力大、常用藥品等。

酵素是產生於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觸媒的總稱,人體內有5000種以上,每一種酵素只有一種功能,例如唾液中稱為Amylase(澱粉)的消化酵素,只對碳水化合物有反應。


一般來說,當人體某一部份大量消耗某種酵素時,體內其他部份的酵素會發生供給不足的現像,例如大啖啤酒之後,肝臟內分解酒精酵素會消耗很多,此時,胃腸內用於消化吸收的酵素就呈現不夠用的情況。


針對這個現象,新谷假設人體內並不是先個別生產好5000種不同功能的酵素,而是先生產一種「雛形酵素」,他稱之為「神奇酵素」(MiracleEnzyme),可依照身體需求轉換成各種不同功能酵素。


新谷認為,如果要「胃相、腸相好,健康活到老」,就要攝取補充神奇酵素的食物,並培養不浪費神奇酵素的生活習慣生活。

 


新谷飲食健康法


所以新谷在書中推出「新谷飲食健康法」:


■以穀類和青菜為主,儘量少肉、少魚、少蛋等動物性食物,攝取比率「85:15」為最佳。
■穀類50%、青菜水果35~40%、肉類10~15%。
■穀類最好選擇未經精製的。
■肉類儘量選擇比人體體溫低的動物,如魚類。(牛、豬、雞的體溫比人高,一進入體內就油脂硬化,造成血液黏濃)
■儘量不喝牛奶、不吃乳製品(有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的人,應完全停用)
■避免食用Margarine(人造奶油)及油炸食物。
植物性油在常溫呈液體,因為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含有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性油在常溫則呈固體,植物性油的Margarine(人造奶油)在常溫下,能保持固體,因為加入氫,將不飽和脂肪酸人工轉變為飽和脂肪酸,加上原來Margarine(人造奶油)的原料的植物油,經過抽取過程,成為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不但增加壞膽固醇(LDL),更是癌症、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原因。
■注意細嚼慢嚥,八分飽。
新谷認為大部份的日本人,是處於「未病」的狀態,不算是健康,但也沒有生病,其中不少人長年便秘、腰痠背痛或經常失眠,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SOS訊號,如果輕忽不管,可能鑄成大病。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長照失能人口持續增加,為鼓勵服務單位依民眾需求適時提供服務,長照十年計畫擴大服務對象及服務項目,並推動長照給付及支付制度;衛生福利部表示,包括居家照顧服務、日間照顧服務、家庭托顧服務、專業服務、輔具及喘息服務等多元長照服務,將給支付制度設計夜間或例假日服務支付金額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嘉義報導】防疫期間總是煩惱要吃什麼才健康,淡水老街知名小吃阿給,也能變身防疫蔬食好料理!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唯祺分享「香椿阿給」食譜,以具有極佳抗氧化力的香椿取代蔥、蒜等辛香調味料,告訴大家居家自煮也能做出美味與健康兼具的美食。 黃唯祺指出,香椿含多酚化合物,具有極佳的抗氧化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糖尿病是高盛行率的疾病,國內糖尿病人口在過去台灣資料統計中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也預測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口將超過3.6億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林廷遠表示,糖尿病會造成許多併發症,如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等)、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整理報導】從藝術瓷器到生技醫材,這看似千山萬水的相遇,已跨越將近20個年頭。雖然法藍瓷在2018年才成立生技公司,2020年即取得GMP與TFDA認證,然而對於3D列印技術上下求索,早在2001年品牌成立之初,就已啟動。 記得決定引進當時連高科技產業都少見的3D列印機器與相關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