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冠心症純吃藥?放心臟支架?研究:治療效果差不多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102年國人死因統計,每年高達一萬七千多人死於心臟疾病,僅次於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經常難以在「要用藥物治療?還是裝心臟支架比較好?」問題中作出選擇。過去國外研究發現,在病情穩定下,純吃藥與接受開胸繞道手術或裝上心臟支架患者,5年後的治療效果竟差不多,於是吸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出資、紐約大學主導,針對該疾病進行史上最大型跨國性研究計劃,希望能夠更精確找出冠心症治療方法。馬偕醫院也參與其中,是台灣目前唯一加入的臨床研究中心。

全球將有30多個國家、近400家不同醫療機構,預計8,000名患者將參與該研究計畫。收案條件是藉由心臟掃描診斷心臟缺氧狀況屬於中度冠心症,追蹤時間4至6年,預估2018年結束研究。馬偕醫院將於2015年3月底開始陸續收案,希望能在3到4年內針對30至50位患者進行研究。

台灣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洪崇烈說明,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症)是因為供應血液回到心臟的動脈變得狹窄或阻塞,流向心臟的血液減少而使心臟局部缺血,導致胸痛(心絞痛)、呼吸急促、上肢疼痛、盜汗、嘔吐等症狀。若心臟動脈完全被堵塞,將導致心臟病發作或造成心臟組織損壞,臨床表現常為穩定心絞痛、急性冠心症(不穩定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或心因性猝死。

馬偕紀念醫院放射科資深主治醫師惲純和補充,近年來,使用電腦斷層掃描來協助早期心臟血管狹窄的診斷已廣為醫界和病人所接受。主治醫師會針對冠狀動脈狹窄病人,其心肌缺血的風險程度分級及分組,在心導管治療小組及心臟外科團隊協助下,進行臨床常規醫療的程序,如:保守藥物治療或心臟血管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術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相關推薦

新竹之光e-MA車隊全速參上兩年舉辦一次的富裔盃國際聽障自由車環臺賽於10月29日隆重登場!這場賽事緣起於2008年,當時舉辦原本是為推銷2009年在台北舉辦的聽障奧運,而當年的賽事不僅成功地行銷臺灣也推廣了台北聽障奧運,因此2010年繼續舉辦仍廣受好評,而後每兩年舉辦一次,如今已經是第四届。國際聽...

閱讀詳情 »

      有些人相當依賴止痛藥,稍有疼痛不適感就會忍不住服用,但是你可知道,許多人因為過度使用而發生所謂藥物誤用頭痛以及上癮的現象,因此越加依賴這些藥物,惡性循環。世界上因為濫服止痛藥而過世的人,每30分鐘就有一位,這個數字相當驚人,這包含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飾演小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