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別使用「血管支架」,小心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別使用「血管支架」,小心恐致死

心臟疾病僅次癌症,多年來一直高居臺灣前10大死因第2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不僅危險性高,病例數量也因人口老化及國人飲食西化而逐年增加,症狀較輕者可採用藥物治療,嚴重者則可能需要做血管繞道手術,或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甚至置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加以治療。

1個月~3個月 會被血管內膜覆蓋

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為第3等級醫療器材,是先利用氣球擴張撐開血管狹窄處,再將置於氣球導管上的支架引導至血管患部,由於支架對狹窄處提供支撐力,可讓血管保持管徑的擴張狀態,減少血管壁回縮或血管內層剝離,可維持血流暢通,一旦置入血管,1個月至3個月後會被新生的血管內膜覆蓋,不需手術取出,而是永久留在病患體內。

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併發症

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的運用,提供患者開刀外的另一個選擇,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但亦有其風險,包括可能有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惡化、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一定要先經醫師就個人病情進行溝通、評估,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詳閱術前須知 醫師提供正確資訊

食藥署提醒,病人在手術前請詳閱術前須知及手術同意書,醫師也要在術後提供正確的服藥及照護資訊,病患若有疑慮,須立即向醫師諮詢尋求協助,也可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產品相關資訊,另患者術後若發生醫療器材引起的不良反應,可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肝癌標靶藥物治療福音!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1千名肝癌患者,自2016年11月1日起,除原本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外,健保擴大給付標靶藥物,對象為經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失敗,半年內3次(含)以上局部治療(如栓塞)無效的晚期肝癌患者,可減輕藥費的經濟負擔,預估約800名患者受...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流感疫情也悄悄加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統計,今年流感季已累計160例重症個案,其中91%有慢性病史,嚴重還有可能會危及生命,流感的威脅不容小覷。 常見併發症 肺炎、腦炎、心肌炎 而流感與感冒究竟有什麼不一樣?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黃馨頤表示,流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94歲家住新竹的張姓阿嬤,8月底時在家裡因彎腰撿東西不慎閃到腰,不僅開始走路駝背,連起床時都要2個人攙扶才能下床,就醫後確診為腰椎第一節壓迫性骨折,醫師建議採用微創脊椎千斤頂手術治療,術後駝背情形明顯改善。 脊椎微創手術、灌注骨水泥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徐少克表示,考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0歲的嚴先生出生時,因腋下莫名瘀青被檢查證實罹患血友病,上學時他不用參加升旗,體育課只能坐在一邊看同學打球,因為他患有血友病,父母擔心嚴先生出血,拔牙還特地找不會流血的醫師,沒想到不但血流不止還差點喪命。 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 容易流血不止 嚴先生表示,他現在很感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