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助聽器、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助聽器 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感到聽力越來越吃力時,許多人會開始選用輔助工具,想讓溝通更加順利。但市售助聽產品龐雜,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先助聽器,再電子耳

助聽器 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方德詠說明,事實上,人工電子耳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聽力障礙患者,主要用在雙耳有重度或極重度聽力受損者,且臨床上多是使用助器聽後,仍無法得到幫助時。另外也有案例是兩種輔助器材,同時使用於雙耳之中。

在費用部分,一只電子耳的價格約為新臺幣80至100萬不等,需動刀植於耳內,術後調頻過程相對複雜。

方德詠醫師進一步表示,植入人工電子耳後,患者通常需要3個月至3年不等的復健期,原因在於電子耳是以電訊號來刺激聽覺神經,屬於一段一段的頻率範圍來刺激,但生活中音頻其實相當廣泛,從低到高,因此配戴後會和實際音質有所落差。

簡單來說,人工電子耳,在患者的耳朵裡,聽起來可能會類似機器人在說話。由於個人的適應性與本身內耳受損狀況不同,或者本身有沒有聽過正常的聲音,都會影響到所需的復健時間。

電子耳的運作過程

助聽器 電子耳,傻傻分不清

裝置設計上人工電子耳附有一個麥克風、攜帶式或耳掛式的聲音處理器,而耳內則有接收器和電擊極裝置,會透過手術裝設於耳後的皮膚下及內耳耳蝸內。

麥克風則是用來接收聲音,傳至語言處理器,將聲音進行數碼、編碼等處理,接著再經導線傳到傳輸線圈,這些訊號經由無線電再傳到皮膚下的接收器,刺激耳蝸內的神經纖維,訊號會藉由神經的刺激,傳到大腦的聽覺皮質,使患者產生聽覺。

方德詠醫師表示,是否適合配戴人工電子耳,因人而異,建議應與專業的醫生加以討論,確定哪種方式較佳,再進行相關手術。

 

【延伸閱讀】

聽嚨嘸!這些現象是重聽的前兆?

小心入口!食物中的隱性危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不少女性朋友愛乾淨,時常沖洗「妹妹」,相信這樣做可以保持清潔並預防疾病。但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醫師表示,以醫師的角度來看,並不鼓勵沖洗陰道,因為陰道本身具有自律自潔的功能,偶爾清洗尚屬容許範圍,但過度的清洗反而會破壞陰道內的細菌平衡,使...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台灣溼氣重,若再加上浴室內不通風,馬桶、洗手台的縫隙就很容易滋生黴菌,為了保護全家大小的健康,平時的清潔相當重要。《每日健康》今特地請來譚敦慈老師教導大家正確又有效的浴廁清潔法。 譚敦慈老師表示,要清除霉垢其實很簡單,將漂白水倒入噴瓶中,然後...

閱讀詳情 »

要預防心肌梗塞的方法,因為心肌梗塞類似土石流,但是如果要預防土石流。當然平常就要就好水土保持,洪惠風醫師提醒平常的血壓、血糖、血脂就要控制,三高的控制要做好。當然也要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要戒掉抽菸,也要多運動。 除此之外也要預防「颱風天」,例如極端的環境,像是生氣或太累,盡量可以控制情緒和勞累狀況...

閱讀詳情 »

彙整整理/春霓、摘自/《100歲的我,人生不勉強:阿嬤醫師的心靈雞湯,看似不方便的事,其實對自己正好》(高橋幸枝著/三采文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作者1916年出生於日本新潟縣,女校畢業後,幾經波折後,決心報考醫學系,並於1953年在東京開設自己的診所。現年102歲的她,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