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危險!每天喝一杯「手搖飲料」,你的「內臟」將扭曲變形長成這樣!恐怖程度根本毒品級!

危險!每天喝一杯「手搖飲料」,你的「內臟」將扭曲變形長成這樣!恐怖程度根本毒品級!

翻攝youtubecwx123.com

 

英國營養科學委員會2015年7月曾報導,英國兒童三分之一以上的糖類攝入來自於含糖飲料。隨後,英國國民衛生服務部史蒂文斯(Simon Stevens)表示,兒童完全不應該喝含糖飲料,這很可能引起癌症和心臟疾病。

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院(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一項長達六年的研究,追蹤1000名中年人喝含糖飲料的頻率,並且利用特殊的X光,在研究開始和結束的時候檢測他們內臟脂肪含量的變化。科學家發現每天喝含糖飲料的人比從不喝含糖飲料的人,多長了30%的內臟脂肪,是導致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

內臟脂肪主要積累在內臟器官上,如肝臟、胰臟和腸道。每天飲用含糖飲料可能導致心臟疾病,引發抗胰島素性,而這也是引起二類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手搖杯等流行飲料,最常用的糖類是蔗糖和果葡糖漿,因都含有果糖,所以對身體會產生不良影響。蔗糖是一種雙糖,1分子的蔗糖消化後產生1分子的葡萄糖和1分子的果糖,相當於含有50%的果糖,而果葡糖漿其果糖含量也有42%~55%。

美國心臟學會在2009年提出添加糖建議:女性每日攝取添加糖最好不要超過100大卡,尤其是在含糖飲料中,男性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50大卡。

 

內臟脂肪是什麼?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與皮下脂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了解的身體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不同,它圍繞著人的髒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如肝、胰、胃、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研究表明,體內脂肪會破壞人體內部的信息傳導系統,被脂肪包裹的內臟器官會向身體輸出錯誤化學信號,致使器官內部也開始囤積脂肪。 內臟脂肪長期堆積,會引發三大問題: 一,形成水桶腰、將軍肚,繼而引發粗胳膊、肥屁股、大象腿等全身性肥胖。 二,厚達3-8厘米的內臟脂肪,不斷擠壓腸胃,嚴重影響消化功能,導致便秘。 三,當大量內臟脂肪無處堆積時,就會進入血液,引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髒病等各種代謝性疾病,進而增加中風和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肝臟長期被內臟脂肪包圍,又會引發脂肪肝。 

危險!每天喝一杯「手搖飲料」,你的「內臟」將扭曲變形長成這樣!恐怖程度根本毒品級!

因此,內臟性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紊亂,被稱為“死亡四重奏”,而內臟脂肪也被稱作“危險的脂肪”,所以說“內臟脂肪過多就是定時炸彈”。中醫所說的“腰圍長,壽命短”就是這樣的道理。

 

 

危險!每天喝一杯「手搖飲料」,你的「內臟」將扭曲變形長成這樣!恐怖程度根本毒品級!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烤肉裝熟」效應出現了!往年一到中秋節前後,都是國內腹瀉疫情的高峰,疾管署今(29)日發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近2周不但腹瀉群聚增加,且光是上周國內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就累計破11萬人次,已連續幾周呈上升趨勢,提醒民眾中秋連假烤...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昨公布3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其中最引發關注的就是案511的菲律賓籍移工,因為其是在檢疫期滿隔日採檢,結果出爐前人已經在外面趴趴走了1天半,面對外界有要求公布足跡的聲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29)日強調,由於已經掌握其...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對於無肉不歡的饕客而言,一年一度的中秋烤肉絕對是不能錯過的盛宴,但大口吃肉的同時,小心也埋下大腸癌風險!國健署今(29)日提醒,每天攝取超過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近2成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尤其,高溫燒烤的肉片或肉汁還會形成致...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補充“鋅”真的可以幫助預防Covid-19所引發的疾病嗎? 這是自從全球疫情爆發以來科學界一直關心的問題。畢竟,鋅以其抗病毒作用而聞名,而普通感冒和Covid-19都是由冠狀病毒家族所引起的。目前科學界對此沒有明確的答案,不過,9月下旬歐洲冠狀病毒線上會議發布的一篇初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