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煞風景啦!但也不得不提醒大家,過年聚會時,吃薯條、糕餅、洋芋片、爆米花、巧克力等零食,一定要控制食量,可別把反式脂肪統統吃下肚了…
過年放長假,少不了吃吃喝喝,尤其親友聚會免不了吃些糕餅、洋芋片、爆米花等零食,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提醒,這些食品通常是「反式脂肪」大本營,許多民眾光看標示反式脂肪為「0」,就放心地大吃特吃,實際上,包裝食品每100克所含反式脂肪不超過0.3克時,依規定可標示為「0」,一旦不忌口,累積起來也相當可觀,增加腦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家千萬別疏忽了。
《易造成心血管負擔》
許惠玉指出,反芻動物的脂肪與乳脂中含有天然存在的微量反式脂肪,對人體健康並無疑慮;有礙健康的是油品氫化加工過程所形成的反式脂肪,例如人造奶油、酥油、炸雞、薯條、中西式糕餅、洋芋片、爆米花、泡麵、可頌、甜甜圈、奶精、巧克力及冰淇淋等。
許多民眾飲食前,習慣先看看標示,但標示有時並未反映真相,而且潛藏危機,許惠玉說,有些食品包裝標示反式脂肪為「0」,原因可能是包裝食品每100克所含反式脂肪不超過0.3克,依規定可標示為「0」;油脂改採「交酯化」技術取代氫化加工,生產出低或零反式脂肪植物油;改用棕櫚油製作食品,雖然反式脂肪減少,飽和脂肪卻增加,吃多了同樣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
《增加失智、不孕的風險》
許惠玉表示,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中「壞」的低密度膽固醇,減少「好」的高密度膽固醇,造成血管阻塞,導致運送至腦內的氧氣及營養素受阻,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增加腦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許惠玉說,根據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2012年分析104名平均87歲的長者,發現反式脂肪攝取較多、腦容量相對較小且灰質萎縮,可能提高記憶力受損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2003年美國芝加哥聖路克醫學中心也分析815名65歲以上長者的飲食狀況,發現每天食用超過1.8公克反式脂肪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4倍;哈佛大學2006年研究11900位女性的飲食,從反式脂肪攝取的熱量每增加4公克,不孕的風險增加近2倍。
《年節應控制脂肪攝取量》
此外,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014年最新研究,連續5年記錄1018名成人的飲食內容,並進行單字記憶力測驗,發現反式脂肪吃得多、單字記憶力較差;平均每天多攝取1克反式脂肪,相對少記0.76個單字;攝取最多與攝取最少的人相比,少記約10%的單字量;許惠玉提醒,即使年節期間,也應控制脂肪總攝取量,不只是反式脂肪,無論哪一種脂肪攝取過量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董氏基金會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微波爐 爆米花台灣好食材全家霜淇淋 巧克力美國 31 冰淇淋反式脂肪 代謝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反式脂肪 英文銀杏功效 記憶力經痛怎麼辦 巧克力五月天戀愛 inging 安泰銀行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董氏基金會營養教育資訊網hdl 高密度膽固醇過高低密度膽固醇過高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董氏基金會憂鬱量表
相關推薦
刷牙前千萬別先沾水,也不要一起床就刷牙!看到原因你會非常震驚
最近網絡上興起了一股討論:原來刷牙前牙膏是不能沾水的!有人說自己的牙白刷了幾十年,你跟你的家人白刷了牙麼?從現在開始矯正這些錯誤吧! 為什麼刷牙前牙膏不能沾水?如果牙刷是濕的,擠上牙膏後,就容易起泡沫,嘴裡有了太多的泡沫,人就感到已經刷了很長時間的牙,認為可以結束了,而這時牙齒還未真...
閱讀詳情 »藏在孩子指甲上的驚人小秘密....絕大多數家長竟然不知道!
寶寶們的健康幾乎是每個家長都萬分關註的事情,平時寶寶打個噴嚏或是便便顏色稍有變化,媽媽都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看看寶寶是不是生病了。事實上很多疾病都是有預兆的,哪怕是小小的指甲,都會是寶寶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下指甲的變化帶來的寶寶健康“預警”!【長倒刺:營養不均衡...
閱讀詳情 »寶特瓶重複用,要當心癌症上身
【寶特瓶重複用,當心癌症上身】【轉分享,給你好能量好運氣,讓更多人得到幫助】環保意識抬頭,有人買了寶特瓶飲料後,把空瓶子留下來當水壺,但醫生說,救了地球,可能賠上自己。專家研究,寶特瓶一旦碰上熱氣,大約只要40度,塑膠材質就會釋放致癌物─銻,重複使用瓶子,很容易把這種重金屬吃下肚,民眾可得當心。喝完...
閱讀詳情 »200年來 醫界第一次發現思覺失調症是 8 種疾病 健康達人網
200年來 醫界第一次發現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症是 8 種疾病 醫界過去對於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往往有許多類型上的區別,但根據最新的基因學研究,這些區別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的不同面向,而根本都是不同的疾病,研究已經發現八種不同的疾病,研究者認為還會更多。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與基因有關,但過往科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