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取代人醫第一步?手機 APP 給你醫藥建議 | 早安健康NEWS

取代人醫第一步?手機 APP 給你醫藥建議 早安健康NEWS

拜穿戴式裝置所賜,現在愈來愈多人會紀錄下每天的活動與身體的各項數據;大多數醫院病歷也已經電子化,但有人有能力處理這些龐大數據,然後給我們具體一點保持健康的提議?IBM 已經計畫於 2015 年中就會推出一款 APP,以人工智慧整合個人資料向使用者提出具體的行動,這到底是誇大其詞,還是取代專業人醫的第一步?

這就是 IBM 的「基因組途徑」(Pathway Genomics) 計畫。這項計畫將推出一款稱為「全方位途徑」(Pathway Panorama) 的 APP,利用每個人自己的生理數據資料庫,給予客製化的建議,例如什麼時候該施打胰島素,或是一週運動量夠不夠等等。

這項計畫可以將每個人的基因組定序,並且提供一份分析報告,同時,IBM 的人工智慧「華生」(Watson),也能協助 APP 瞭解使用者要問的問題,包括從線上文獻資料中找出相關的資訊並回答。根據計畫的醫療長 Michael Nova 表示,這項服務將採月費制,但他並未透露價位。

這項服務最令人好奇的地方,莫過於以往只有醫師或基因學專家才有辦法做的複雜且專業的醫學判斷,人工智慧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即使是現在,這項由專家進行的工作仍是具備高難度的。就算是美聯社已經開始採用人工智慧,取代真人記者以產生一些制式的企業財報新聞報導,醫療這種與人命相關的東西可否由機器代勞,目前是否合法?

特別是大約去年此時,美國一家 23andMe 以提供 DNA 檢測與分析的公司,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下令禁售產品,使得該公司以僅提供檢測結果不提供分析資料因應;IBM 提供實質的建議,其情節恐怕比 23andMe 還要嚴重,事情會怎麼發展值得關注。

(首圖來源:IBM)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每當吃魚時,如果沒有仔細挑出魚刺,很可能就會被尖尖的魚刺刺入咽喉,有些民眾當下會採用一些錯誤的方式處理,這樣反而會愈弄愈糟。醫師提醒,千萬別以為被魚刺刺入沒什麼,嚴重者還可能會刺入食道或腸胃道,造成併發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百純說,民眾不小心吞入的魚刺或異物,發生位置常在食道...

閱讀詳情 »

子宮頸抹片檢查正常,就不會得子宮癌症?,這觀念其實是錯的!一位59歲的高太太,自更年期停經後,長期服用荷爾蒙藥物5、6年,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半年前開始出現少量分泌物,不以為意,直至出現出血,到小診所檢查為陰道發炎,吃藥仍無改善,後至大醫院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醫師提醒,婦女停經後,若發現出血問題,小...

閱讀詳情 »

上周有位老同學的朋友在一家不良醫院差點被騙。好在老同學及時打電話給我,我看後什麼都正常,他們已經花了上萬元冤枉錢。好在這對夫婦有正當職業,收入也不錯,損失也算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每次看到這類事,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但好像做了也白做。不過,科普一下,可能還是有些好處的。 (圖與文無關:圖片來源:http...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