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冬天時,難免會有皮膚乾癢、過敏的問題,看了醫生後,多半會拿到口服藥物與治療用的藥膏;或是肌肉疼痛、拉傷時,也會一次拿到兩種類型藥物,你是否曾經想過,哪一種的效果會比較好呢?

 

劑型依狀況調整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說明,若以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為例,即可分為:糖漿、錠劑、栓劑、針劑、凝膠、貼片、噴劑等不同類型,劑型的選擇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如有胃潰瘍問題、肝腎功能不佳、年長者、孕期與哺乳中的婦女、吞嚥困難者,不適合口服劑型;皮膚發炎、敏感者,則不適合外用劑型。

外用藥的作用在於局部的療效,較少全身吸收,相對之下,對腸胃的副作用不大;反之,外用藥膏對皮膚過敏的副作用,也會比口服藥來得高。

另外,根據實證醫學資料庫的資料中指出,針對骨關節炎的慢性疼痛,比較外用貼片與口服劑型來看,結果顯示兩者的效果相當,而在急性疼痛方面,目前則尚未有研究,外用凝膠則缺少了口服劑型療效的比較說明。

 

皮膚方面:看病徵而定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王春玉藥師表示,皮膚過敏方面的治療,如果是藥物造成的皮疹,通常會選擇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治療,嚴重藥物過敏者,則以注射抗組織胺藥物或類固醇為主,輕微且局部的藥物過敏,另以外用藥膏來緩解患部。

若是皮膚本身的疾病,據研究顯示,患有常見發炎性的皮膚病患,使用外用的類固醇比口服類固醇藥物更能夠在皮膚表層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王春玉補充,另有研究發現,使用口服藥物較有效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順從性不佳。但外用藥經皮膚的吸收,因表皮的完整性與藥物不同劑型等原因而有所差異,如新生兒、嬰兒的皮膚吸收程度,就會比一般成人來的多。

 

【延伸閱讀】

你買對了嗎?吃心安,還是吃健康

保健品和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相關推薦

國內再度新增2名本土案例,分別為案838北部某醫院醫師及案839護理師,特別是醫師足跡遍及大江購物中心及星巴克國際門市等,一度傳出也涵蓋台茂購物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人的活動軌跡還沒有非常完全,台茂購物中心對得到是在12月31日,最近是否有去,還是得透過案839相關足跡、資訊系統核對,一核對完會...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在日本可說是完全失控,單日確診數屢創新高。首相菅義偉日前針對疫情嚴峻的首都圈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多個縣市也紛紛表示欲跟進。愛知縣和岐阜縣今稍早已透過視訊會議,正式籲請中央對兩地發佈緊急事態宣言;關東的櫪木縣也同樣在今日籲請中央,將當地列入緊急事態範圍。菅義偉7...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首起醫師照護患者染疫個案,指揮中心一夜之間緊急採檢醫院接觸者共464人,初檢皆為陰性,接下來14天將是觀察重點。但國內感染症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12)日直言,這一群人是非常危險的一群,只採檢PCR不夠,還該檢驗抗體,且隔離期滿應該要連驗2次PCR,...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案838)及20多歲女性(案839),兩人是北部某醫院醫師及護理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也證實,案838是台灣第一位醫師確診。陳時中表示,案838為北部某醫院醫師,曾照顧COV...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