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冬天時,難免會有皮膚乾癢、過敏的問題,看了醫生後,多半會拿到口服藥物與治療用的藥膏;或是肌肉疼痛、拉傷時,也會一次拿到兩種類型藥物,你是否曾經想過,哪一種的效果會比較好呢?

 

劑型依狀況調整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說明,若以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為例,即可分為:糖漿、錠劑、栓劑、針劑、凝膠、貼片、噴劑等不同類型,劑型的選擇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如有胃潰瘍問題、肝腎功能不佳、年長者、孕期與哺乳中的婦女、吞嚥困難者,不適合口服劑型;皮膚發炎、敏感者,則不適合外用劑型。

外用藥的作用在於局部的療效,較少全身吸收,相對之下,對腸胃的副作用不大;反之,外用藥膏對皮膚過敏的副作用,也會比口服藥來得高。

另外,根據實證醫學資料庫的資料中指出,針對骨關節炎的慢性疼痛,比較外用貼片與口服劑型來看,結果顯示兩者的效果相當,而在急性疼痛方面,目前則尚未有研究,外用凝膠則缺少了口服劑型療效的比較說明。

 

皮膚方面:看病徵而定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王春玉藥師表示,皮膚過敏方面的治療,如果是藥物造成的皮疹,通常會選擇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治療,嚴重藥物過敏者,則以注射抗組織胺藥物或類固醇為主,輕微且局部的藥物過敏,另以外用藥膏來緩解患部。

若是皮膚本身的疾病,據研究顯示,患有常見發炎性的皮膚病患,使用外用的類固醇比口服類固醇藥物更能夠在皮膚表層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王春玉補充,另有研究發現,使用口服藥物較有效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順從性不佳。但外用藥經皮膚的吸收,因表皮的完整性與藥物不同劑型等原因而有所差異,如新生兒、嬰兒的皮膚吸收程度,就會比一般成人來的多。

 

【延伸閱讀】

你買對了嗎?吃心安,還是吃健康

保健品和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相關推薦

一般人眼中的健康食物─堅果、蔬食,卻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吳政翰指出,對慢性蕁麻疹患者來說,這些食物可能成為「假性過敏原」,不一定會引發蕁麻疹,卻會「搧風點火」,因此最好忌口,不過白色花椰菜、綠色花椰菜、萵苣、芹菜、梨子、西瓜等,雖然不能改善病情,但也沒有引發之虞,可以...

閱讀詳情 »

只用香菜,可以在家裡嘗試。不用花多少錢就可清洗你的腎臟。 經過多年來,我們的腎臟過濾血液,排除鹽,毒素及所有不需要的物質進入我們的身體。隨著時日,鹽毒積累,這需要進行清潔處理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非常容易,首先,將一把芫荽(香菜)洗乾淨,切小段,用清水煮沸10分鐘,冷卻後過濾到一個乾淨的瓶子,存放冰...

閱讀詳情 »

醫生解釋,何苗後續的5到6次手術,至少花費60萬元。孩子可能會站起來,但考慮到大腿粉碎性骨折、肌肉壞死、肛門永久缺失、腸道改道的嚴重傷情,以目前醫療水平,術後也將掛著便袋體外排便。而眼下,何苗的前兩次手術,已花費23萬元,基本耗盡家中積蓄和社會捐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