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冬天時,難免會有皮膚乾癢、過敏的問題,看了醫生後,多半會拿到口服藥物與治療用的藥膏;或是肌肉疼痛、拉傷時,也會一次拿到兩種類型藥物,你是否曾經想過,哪一種的效果會比較好呢?

 

劑型依狀況調整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說明,若以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為例,即可分為:糖漿、錠劑、栓劑、針劑、凝膠、貼片、噴劑等不同類型,劑型的選擇也會針對病人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如有胃潰瘍問題、肝腎功能不佳、年長者、孕期與哺乳中的婦女、吞嚥困難者,不適合口服劑型;皮膚發炎、敏感者,則不適合外用劑型。

外用藥的作用在於局部的療效,較少全身吸收,相對之下,對腸胃的副作用不大;反之,外用藥膏對皮膚過敏的副作用,也會比口服藥來得高。

另外,根據實證醫學資料庫的資料中指出,針對骨關節炎的慢性疼痛,比較外用貼片與口服劑型來看,結果顯示兩者的效果相當,而在急性疼痛方面,目前則尚未有研究,外用凝膠則缺少了口服劑型療效的比較說明。

 

皮膚方面:看病徵而定

口服好,還是外用好?用藥方法有學問...

王春玉藥師表示,皮膚過敏方面的治療,如果是藥物造成的皮疹,通常會選擇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治療,嚴重藥物過敏者,則以注射抗組織胺藥物或類固醇為主,輕微且局部的藥物過敏,另以外用藥膏來緩解患部。

若是皮膚本身的疾病,據研究顯示,患有常見發炎性的皮膚病患,使用外用的類固醇比口服類固醇藥物更能夠在皮膚表層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王春玉補充,另有研究發現,使用口服藥物較有效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順從性不佳。但外用藥經皮膚的吸收,因表皮的完整性與藥物不同劑型等原因而有所差異,如新生兒、嬰兒的皮膚吸收程度,就會比一般成人來的多。

 

【延伸閱讀】

你買對了嗎?吃心安,還是吃健康

保健品和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相關推薦

【記者 林明益/宜蘭 報導】 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比例逐年升高,對於長者而言,密集且複雜的用藥方法成為頭痛難題,故近年來,成立藥師門診儼然成為國內各大醫院的趨勢。羅東博愛醫院藥劑科去年起培訓2名藥師考取心臟內科專科臨床藥師,即日起將開啟藥師門診服務,由藥師駐點提供心臟病人用藥諮詢,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

閱讀詳情 »

人體大部分功能都是由晝夜性節律週期所控制,包括睡眠、體溫、飲食、活動等等,而控制這些節律的最大主宰角色就是陽光。也就是說,陽光能夠重新設定控制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的生理時鐘,而且曝曬陽光時間的長短,往往會影響夜晚褪黑激素分泌的濃度。此外,陽光會促進體內晝夜節律的運行,維持正常的睡眠週期...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牡丹鄉旭海村頂級渡假村牡丹灣villa在7/13微解封當天,有場火鍋趴,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陳政聞被指在場。由於還是在三級警戒期間,室內依然不得超過5人群聚。 自從本土疫情大爆發以來,民進黨的特權事件不斷上演。在疫苗的公費接種名單上,把大量與防疫無關的中央及地方官員,都...

閱讀詳情 »

植牙糾紛多,歐凱捷醫師建議民眾要先了解自己做的是哪方面 歐凱捷醫師提供 一年一度父親節來臨,過去就有案例為了孝敬父親因長年抽菸、不良的刷牙習慣,牙齦出血,造成缺牙而平常就無法享受美食,在家人陪同幫父親做了滿口植牙,花了近百萬的植牙費用,最後卻於事無補,根據醫改會也統計過去醫療糾紛植牙就佔了近三成,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