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口腔癌預後因子新發現 青壯年未較差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檳榔、香菸及飲酒的普及,讓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遠高於歐美國家,加上復發率高,往往讓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而錯過治療時機。不過,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和腫瘤中心研究團隊近期針對口腔癌治療後的預後因子做研究,發現青壯年預後狀況並沒有比較差,反而是所有年齡族群中最好的,呼籲患者應勇敢抵抗病魔,把握治療黃金期。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來口腔癌的發生率節節上升,約每10萬人口中就有40人罹患口腔癌,死亡率在男性十大死亡癌症中位居第四,每年約有兩千多人死於口腔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口腔癌是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之一,五年內增加30%發生率及25%死亡率,更是25-44歲青壯年最易罹患的惡性腫瘤。

發表此研究的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李清池醫師表示,青壯年口腔癌病患常是肩負家庭重擔的角色;一旦罹病,便會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有些口腔癌患者會因擔心預後不佳,而躊躇不前,不願積極接受治療。

治療青壯年口腔癌時,除了一般常規檢查與治療外,常會需要考慮青壯年罹患口腔癌預後是否較差、是否需要比其他患者更多的治療等問題。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使用不同的統計模式及模擬模式會得到相同的結果,顯示青壯年罹患口腔癌後其預後效果並沒有比較差,反而是所有年齡族群中較佳的。此研究成果為口腔癌患者帶來一大福音,並登載在國際期刊上。

李清池醫師說,在台灣,口腔癌排行男性十大癌症第四名,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提醒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除了定期做檢查,最好的方法還是戒掉菸酒與檳榔。另外,倘若感覺頸部有腫塊、口腔潰瘍兩週未癒合、唾液有血絲、吞嚥困難,或莫名耳朵疼痛、牙關緊閉等不適症狀,就應立即就醫、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醫師,我最近一直流汗,結果發現身體跑出一塊一塊白白的斑塊,我是不是得了白斑?」、 「醫師,我最近蕁麻疹發得很厲害,究竟是為什麼?」天氣炎熱,所以流很多汗造成白斑嗎?還是其實是汗斑呢?蕁麻疹夏天就會發得比較厲害嗎?輕微汗斑不治療也會改善 保持乾燥透風為上策國泰綜合醫院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醫師,我刷牙時間都很久,為何還是會得牙周病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齒顎矯正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德星表示,牙周病引起的原因常與無法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有關,特別是使用慣用手刷牙易造成同一側牙齒沒有刷乾淨的問題。因此預防牙周病最佳的方式是做好口腔清潔及定期檢查。如有觀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年約有5,000人因「B型肝炎導致肝癌」而失去性命。不過目前仍有多數人對於B肝存在迷思,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與B肝家人共餐會被傳染」等,許多觀念必須導正,臺大醫院內科醫師蘇東弘也指出,目前台灣約有220萬名B肝帶原者,卻有高達近4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聽到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常會擔心出現不適症狀,如今大林慈濟醫院第11年所推廣的創新的換水大腸鏡檢查已能取代傳統充氣式的檢查方式,根據多年研究發現,不僅能有效降低六成一的病患疼痛度,且九成患者無需麻醉,其中也發現能提高在右側大腸瘜肉的發現率16%,發現腺瘤的比率也較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