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165期 作者/程宜華 圖片/周書羽
看準了消費者重視健康、也不喜歡廚房油膩膩,五花八門的新廚具今年特別多。
熱著油的鍋放入食物,撩起一陣油煙直撲臉頰,讓炎夏時分的油膩中滲著汗水,這是早期台灣家庭廚房的最佳寫照。
傳統中式鐵鍋,需要多油、大火來拌炒食材,才不易沾黏。不過爆炒除了會破壞蔥、薑、蒜裡面的蒜素或是含硫的化合物,也讓油變質,隨之而起的油煙更影響做菜者的健康,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
油煙增加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過多油脂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引起大家重視。10年來,台灣人已經逐漸懂得油煙與油脂的壞處,強調健康的鍋具從原本一支500元變成有些高達好幾萬,還是有人購買。
重視健康的人都在尋找養生的烹調法,前幾年開始流行水煮食材法,不過有專家跳出來說滾水會讓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流失。而電鍋食物太過清淡,微波爐雖然不用仰賴爐火,它的安全性仍有人抱持疑慮。而不少人還是喜歡在火上翻炒食材,享受「做菜的感覺」。
於是無油煙鍋具的市場逐漸成型,逛賣場、網站或電視購物台,都可見強調低油煙的平底鍋具或烹飪用品,甚至還冠上「低脂」的名稱。
這些廚具的特色大多強調向食物「借水、借油」,利用食材本身的油脂來烹調,蔬菜類僅需添加少許份量的油,並且鼓勵民眾使用中小火,保留食材原來風味。
鍋面不黏食材
目前市面上的無油煙鍋具,主要可分為不沾鍋與不銹鋼鍋。無油煙鍋具的重點,在於鍋面不沾黏食材,並且控溫讓食用油不超過發煙點。
● 不沾鍋
台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林招松指出,國人熟悉的不沾鍋,其實借用大自然裡「蓮花效應」的概念,蓮葉出淤泥而不染,主要是因為葉面上將近奈米級的細小狀突起物與葉片上的蠟質,疏水又抗髒汙。
一般不沾鍋利用這個原理,使用氟碳樹脂等低表面能的塗層材料,再將鍋面設計成具有一定的粗糙度,除了讓塗層不易被刮除外,也讓食物與鍋面的接觸面積變小,因此就算不放油,也不會沾黏。
不沾鍋等級與價錢相差很大。在眾多不沾鍋當中,屬於鑽石塗層的鍋最受好評。目前有近萬元的瑞士鑽石鍋,也有去年才剛進入台灣市場的韓國鑽石鍋,號稱煎魚、蛋或炒菜可以不用放油,從去年5月進到台灣來後,銷售成長穩定。
林招松解釋,鑽石鍋並非使用天然鑽石,而是人工鑽石,將鑽石微粒和奈米碳藉由高速噴射進入熔融鍋體表面後再一體成型,是個成熟的應用技術。
鑽石好處在於硬度高又耐磨,在高溫時的穩定性很好,比較不會有像氟碳樹脂等其他塗層易掉落的疑慮,
另外添加奈米碳亦屬於低表面能物質,能形成像蓮花葉自潔般的效果,因此油和水不易沾黏。但它仍屬需鋁合金等導熱性佳的材料來當主體。
● 不銹鋼鍋
雖然使用不沾鍋做菜不易失敗,但仍有民眾擔心上面的塗層高溫時會釋出致癌物,因而一度被打入冷宮的不銹鋼鍋具,在這波無油煙料理熱潮中再度乘勢而起。 台灣菲仕樂的總經理許琬珣指出,為了讓使用者不再感到挫折,這幾年努力宣導正確使用不銹鋼的方法。
「低脂酥脆鍋」十幾年前就進來台灣,銷售情形一直不理想,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高漲,近年來搖身一變成為該品牌熱賣商品第二名。
成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程一麟指出,這款鍋具使用18-10不銹鋼,為高檔次的不銹鋼材。一般不銹鋼都屬18-8等級,而18-10鋼材有 18%鉻與10%的鎳,經過表面電解拋光後,表面形成的富鉻氧化物(Cr-rich)完全不會沾黏到食物,算是自然生成的表層,而非人工的化學塗層。
而底部一體成型的蜂巢式設計,讓煎炒肉類食材不需另外放油,烹調中所逼出來的油會留在凹槽中,可用廚房紙巾吸掉,降低食材的油脂,就是這款鍋具能夠低脂的原因。
雖然不銹鋼鍋在熱傳導上沒有鋁合金鍋來得快,溫度需要掌控好才不易黏鍋,但是具有壽命長與高安全性的優勢。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65期】
延伸閱讀:
【發問】油炸澱粉食物會致癌?
【觀念】柯林頓御用營養顧問:吃好油,健康又享瘦
【料理】100℃低溫烹調 少吃到致癌物質
【選購】正確使用鍋與容器,避開鍋碗裡的致癌物
【實用】必學5招面對有毒塑化劑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食用油 零售食用油 批發及製造廚房用具 不銹鋼門窗 金屬 不銹鋼微波爐 批發及製造義美食品 塑化劑開元食品 塑化劑建國補習班 研究所乾燥花製作 微波爐mono 購物台韓國鑽石鍋氣炸鍋 團購mo mo 購物台n0n0 購物台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食用油發煙點食用油回收食用油種類食用油價格廢食用油食用油燃點食用油過期食用油分類食用油批發綠建築材料
相關推薦
暑假出國旅遊 各國疫情報你知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暑期出國旅遊旺季將至,全球各地都有傳染病流行疫情,疾管署提供「各國傳染病攻略」及「健康旅遊五大要訣」。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建議,出國前可前往國內27家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諮詢,並採取適當預防措施。各國傳染病攻略一、中國大陸:大多數的省級行政區仍有新型A型流感病例發生,當地...
閱讀詳情 »流感疫情上升 3人重症死亡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流感疫情上升,上周門急診就診人次達7萬多人,新增39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3例死亡,主要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3N2為主。疾管署提醒,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等流感危險徵兆,最好立即就醫。上周逾7萬人感染流感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國內類流感門急診...
閱讀詳情 »12大健康殺手 你中了幾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研究發現國人12大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抽菸、高血壓、PM2.5暴露、高鈉及低蔬果飲食、肥胖、缺乏運動、飲酒、B肝、C肝、高血脂,以及嚼食檳榔。國人死亡危險因子排行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與國健署合作,進行「台灣地區歸因於可介入危險因子之主要疾病死亡負擔」,首次發布影響國人...
閱讀詳情 »納豆 洋蔥「清血效果」真的強?來聽聽日本的專家怎麼說...培養「血管力」,這5點請注意!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不被謠言殺死的50個醫學正解》(池谷敏郎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安問題頻繁,社會大眾漸漸在生活中產生了警覺,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把尺。另一方面,對於「養生」的概念,更發展出了新的一套看法,例如多吃哪些食材對身體有哪些好處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