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告別「媽媽手」 震波治療加速復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母親節要到了,媽媽每天不僅要照顧全家大小還要打掃家務,常常忙得不可開支,身體也不自覺的發出緊警告,最常見的就是因為頻繁的使用手肘施力導致「媽媽手」。東港安泰醫院復健科組長潘炫嘉分享媽媽手治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方法,讓媽媽能減輕身體的疼痛,過一個開心的母親節。

告別「媽媽手」 震波治療加速復原

年紀大更容易發生媽媽手

媽媽手就是翹起拇指比「讚」時,靠近手肘的兩條較細小脆弱的肌腱(外展拇長肌、伸姆短肌),隨著年紀增長,肌腱的彈性及柔軟度變差,因此,年紀大的媽媽婆婆更容易發生媽媽手。潘炫加組長指出,媽媽手常發生在家務事進行中,如洗衣服、扭毛巾、切菜、抱小孩等動作,長期不當使用都容易促發筋腱的發炎疼痛。

筋腱嚴重鈣化恐需開刀

媽媽手自我檢測的方式很簡單,握拳並將四指至於大拇指之上方,並做右搖矲拳頭,感受手腕的筋腱被拉扯,若有疼痛感即為媽媽手的症狀,需要立刻休息並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當筋腱嚴重鈣化時甚至要透過開刀才能處理。

震波治療加速修復舒緩

若確診為媽媽手時,傳統透過復健、紅外線治療、熱敷及超音波治療都能較舒緩病症。潘炫加組長指出,非侵入性的新治療方式--體外震波治療針對慢性肌腱炎和韌帶疾病給予高能量震波,促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舒緩症狀。

大部分會有明顯改善

在治療過程,可能會有些酸痛感,隨著時間疼痛會逐漸減輕。每個治療部位大約10~20分鐘即可完成療程。大部分病人治療後會有明顯改善,但需視疾病程度而決定治療次數,建議治療約3~5次,每次間隔5~7天療效最佳。

震波治療使用也有限制

若病患具有骨髓炎、患處急性感染發炎,或是治療部位有開放性傷口者、14歲以下兒童及孕婦、有凝血疾病或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高血壓)、惡性腫瘤及肺組織涵蓋在焦點範圍內都不適用震波治療儀。

姿勢要矯正並適度休息

最後,潘炫加組長提醒,媽媽手是反覆使用引起的疼痛,因此動作矯正非常重要,譬如拿菜刀剁菜時盡量以手臂肌肉施力,避免手腕單點擺動造成肌腱拉傷。抱小孩時,讓小孩坐在前臂上面,透過姿勢矯正及適度休息,讓媽媽手不再是媽媽的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6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42歲女性,出現牙齦、口腔黏膜出血現象,且全身皮下都出現紫斑、瘀青等症狀,緊急就醫,經抽血檢查發現,患者血小板僅3,000/ml,確診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收治這名女子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治宇指出,該女子是罹患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便緊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食安風暴再起,近期以餿水油或回收油製成的香豬油,引起民眾恐慌,許多人開始自製豬油食用。國民健康署提醒,豬油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食用過多容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導致血管內壁增厚、血管彈性降低,可能造成血壓上升,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民眾改採「兩多兩少」的用油方式,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你家的孩子每天會賴床不想上學嗎?尤其當家長每天催促孩子早點睡覺,或是趕快起床上學,很可能進一步打壞親子關係;然而,若是孩子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也可能會影響學習效率。但到底要如何讓孩子學著習慣上學的作息呢?高醫復健科治療師王志中指出,其實可以透過一些做法改善孩子的情況;像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腦萎縮症病友一年一度的大會師旅遊即將展開,本次活動透過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奧美互動行銷和年代整合行銷協助下,「企鵝家族flyingV圓夢計畫」得以順利進行。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表示,小腦萎縮症病友難得能齊聚一堂一同旅遊,都是來自各界愛心贊助而成,期許未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