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咖啡可能造成情感描述困難

咖啡可能造成情感描述困難

你會喝咖啡提振精神,甚至振奮一下自己以面對重要會議嗎?研究發現這招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用,有些人甚至會有反效果。而如果發現自己在表達一些情緒或感受別人情緒時發生困難,也許跟你咖啡喝太多有關。

狂嗑咖啡 你可能述情困難

「述情障礙」(Alexithymia)從中文字面意義來看也不算太難懂:對於描述或感受自己的情緒感到困難,例如情緒上是悲傷,但會說覺得胃痛。其他特徵包括缺乏幻想,很實際的思維方式,具體、缺乏象徵的元素等。澳洲龐德大學心理學家Mike Lyvers進行一項研究,想要瞭解喝咖啡與述情障礙之間是否有所關連。他們找來106位大學生,收集他們喝咖啡的習慣資訊,同時也請他們填寫一系列問卷。

雖然述情障礙是跟基因或環境因素有關還未有確切定論,但是研究團隊卻發現這種疾病與喝咖啡高度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因為述情障礙造就了嗑咖啡的生活習慣。根據研究結果,問卷顯示述情障礙成份愈高的受試者,每日攝取的咖啡因量是其他人兩倍以上;有述情障礙的受試者每日平均攝取約500毫克咖啡因,換算大約是三杯半咖啡。研究團隊認為對於咖啡因的渴望可能來自於咖啡因讓人認知功能增強的特性,但相對地也會提高焦慮感,後者正是述情障礙者所困擾的。

Lyvers表示,很多酒精或藥物成癮者都有述情障礙,治療效果往往也不好,如果能瞭解諸如酒精、咖啡因等可以改變心理的物質與述情障礙之間的關係,就可以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研究刊登在「精神藥品期刊」(Journal of Psychoactive Drugs)。

狂嗑咖啡因為你的基因?

Lyvers或許可以經由另一份研究獲得一些線索。一份分析了12萬喝咖啡人們資料的研究發現,在人類基因組中,有八處跟愛喝咖啡有關,其中又有六處是首次發現與人類喝飲料的相關行為有關。這項發現可以或許可以說明咖啡因是如何影響人們忘不了咖啡,或許也能解釋為何攝取了等量的咖啡,人們卻會有不同的反應。

這份刊登在「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收集了之前28項研究,共九萬份歐洲裔後代人們的資料,尋找跟喝咖啡有關的「單核?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一種因為DNA單一鹼基的變化可以造成的多樣性變化。

接著,他們又分別拿三萬份跟八千份歐洲裔與非裔美國人進行研究,針對兩個會影響處理咖啡因的基因比對,結果發現喝愈多咖啡的人,這兩個基因的「單核?酸多態性」就愈多。他們接著發現另外兩個基因對於咖啡因如何影響大腦積極強化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還發現另一處跟處理葡萄糖與脂肪相關的基因,如果喝愈多咖啡,這個地方的改變就愈多,也能夠影響大腦對咖啡因的反應。

研究者說,這項結果可以支持他們對於身體代謝及咖啡因造成的神經活動機制的想法,對喝咖啡的習慣造成的影響,同時也能解釋不同人之間喝咖啡習慣不同的原因。

性格內向者不適合喝咖啡振奮自己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在面對諸如大型會議等很有挑戰性的場合,可能會先喝杯咖啡來提振精神、培養鬥志與信心,但研究卻顯示效果其實是相反的。美國一本書「我,我自己與我們」(Me,Myself,and Us)的作者Brian Little說,這個招數對外向的人有效,會議的性質如果是跟「量」有關係的話,效果也不錯,例如是開預算會議或資料分析等。

他表示,面對環境,外向者與內向者的腦部反應模式不同,外向者一開始大致都處於低於最佳狀態的水準,喝咖啡可以讓他們達到最佳表現;內向者一開始的狀態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一旦喝了咖啡,表現就開始下降。因此他建議,面對挑戰,內向者還是先別喝咖啡了,「不然換成一杯不含咖啡因的茶也是可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54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26歲陳小姐去年11月初因喉嚨痛、發燒就醫,住院後病情迅速惡化,並引起雙側肺炎併發膿胸及急性呼吸衰竭,經確診感染死亡率高的罕見疾病-雷米爾氏症,所幸經由署立豐原醫院緊急全人整合醫療照護,患者順利拔除呼吸管,住院50天後康復出院。陳小姐起初以為是小感冒,因此在家休息幾天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人人都知道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不是每個愛好運動者都會在求好心切的訓練過程中避免運動傷害!預防及處理運動傷害,傷者切記遵守「PRICE原則」,包括Protect保護、Rest休息,以及Ice冰敷。並謹記運動傷害48-72小時以冰敷為主,待受傷部位不再紅腫發炎再熱敷。 台北市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打鼾是多數成人常見的睡眠障礙,主要是因上呼吸道阻塞,使氣流在流動時受到阻礙,導致呼吸無法流暢,出現鼾聲;屏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凱元指出,越容易打鼾的人,包括年齡老化、過胖等,越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得輕忽嚴重性。根據美國醫學統計顯示,中年男性約有5成都有打鼾困擾,女性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每天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不但能健康減重,也能達到健身效果;但要注意,若為慢性疾病等患者,運動前應做好完善的保護措施,才能避免誘發症狀。醫師提醒,尤其是高血壓病人,運動時應避免憋氣,以免血壓飆升。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文郁表示,臨床上,許多慢性疾病患者在運動時,出現的問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