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咬牙切齒壓力大? 70%磨牙者有焦慮問題

咬牙切齒壓力大? 70 磨牙者有焦慮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許多人可能有磨牙的症狀卻不自知,常見是由家人或同住者在睡覺時被患者牙齒摩擦發出的尖銳吵雜聲響干擾,才知道患者有這樣的症狀,大部分的患者很難自己察覺;而磨牙常與精神焦慮、壓力有關,目前無特定藥物可以治療,但可裝置咬合板來減少牙齒磨損。

磨牙成因仍不明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表示,正常睡覺時牙齒是呈現微張開,並不會有牙齒接觸之情況,所以一定不會咬緊。因為睡覺時全身肌肉會放鬆,所以牙齒自然不會有接觸的情況。目前造成磨牙的機轉仍不明確,主要是在睡眠期間咀嚼相關肌肉,受到交感神經刺激所造成的不自主動作引發,導致牙齒有接觸跟摩擦所造成。在兒童的磨牙病例中,通常與鼻部阻塞或是呼吸阻塞性疾病(如扁桃腺過大)有相關。

磨牙會伴隨相關症狀

林哲毅醫師指出,磨牙可能產生症狀包括牙齒敏感、琺瑯質磨耗、牙齒不美觀、頭痛、顳顎關節疼痛、顏面肌肉疼痛、耳朵疼痛、肩膀僵硬、張口受限、睡眠中斷、以及影響同睡者之睡眠品質。據文獻報告,一般民眾大約有8%的比例有磨牙習慣。磨牙還會伴隨其他相關的疾病,如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說夢話、自殘或暴力行為、睡眠癱瘓症(sleep paralysis,即俗稱之鬼壓床)。

常見磨牙族群

林哲毅醫師提到,常見發生磨牙族群有年輕人、高教育程度、抽菸、大量咖啡因或酒精消耗者、服用安眠藥者。另外精神疾病包括焦慮、壓力也跟磨牙很有相關性,約70%磨牙之病人會有焦慮或是壓力問題,也發現在要求完美表現之人身上較一般人更常發生磨牙。在性別比例方面則無顯著差異性。

心理諮商有幫助 裝置咬合板可減少牙齒磨損

目前所知的藥物治療方式有安眠藥及其他心血管用藥,但因實驗不足無法證實對磨牙有顯著成效,此外利用肉毒桿菌注射在咀嚼肌群無法減少磨牙次數,只能讓肌肉的收縮作用力下降。林哲毅醫師建議適時求助心理諮商,會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也能透過裝置咬合板,套在上顎或下顎牙齒上,讓對咬牙咬或磨在此裝置上,來保護牙齒過度之磨耗並減少肌肉的活動力,雖然只是治標不治本,但至少能減輕關節壓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4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過期原物料、問題醬油、毒澱粉,食品安全事件連環爆,重創台灣美食王國美譽,雖然食品衛生管理法已於102年6月修正公布,但桃園縣為確保民眾飲食安全,制定了「桃園縣食品添加物管理自治條例」,預計103年1月施行。為確保民眾飲食安全,桃園縣制定「桃園縣食品添加物管理自治條例」,自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五十肩多誘發於45歲至60歲之間,又稱為冰凍肩或關節粘連性囊炎;員榮醫院骨科醫師林維群指出,五十肩症狀包括肩關節長期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加上復原緩慢,治療期間往往會使患者感到挫折,甚至反使症狀加劇。通常肩部受傷時,疼痛多會隨時間逐漸緩解,但這時若誘發五十肩,肩部疼痛的現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四十五歲阿明是位B肝帶原者,從不肯到醫院追蹤檢查,最近發現精神十分疲累,肚子竟也莫名腫大,在家人勸說下,才肯到醫院就診,在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後,竟發現肝臟長了一顆十餘公分大的腫瘤,隨後住院接受評估與治療。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斌男醫師表示,許多B肝帶原者常抱著姑息的心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統計指出,台灣地區心肌梗塞好發年齡是64歲,然而近幾年卻呈現年輕化趨勢。日前就有一名年僅40出頭的中年男子,因心肌梗塞就醫,在醫師搶救下仍不幸往生,醫師進一步詢問家屬後,發現患者除了有家族病史外,還有長期抽菸的不良習慣。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黃仁弘醫師表示,日前曾有兩名年僅40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