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喘不停 竟是肺高壓上身!

喘不停 竟是肺高壓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住四樓的50歲吳女士,過去身體硬朗,但三年前爬樓梯開始容易喘,到市場買菜提東西也覺得快喘不過氣來,後來從一樓到二樓都成問題,久而久之變得不想出門,經就醫診斷為肺高壓(PH)中的慢性栓塞性肺高壓(CTEPH),接受手術後,易喘的問題解決仍有限,吳女士態度一度十分消極,但經醫師鼓勵後配合服藥,目前病情穩定,已成功擺脫呼吸器,心情也變得開朗許多。

肺高壓易被誤當氣喘 平均確診時間竟達2年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蘇正煌表示,肺動脈高壓一般係因為其他疾病所誘發的併發症,但原發性的肺動脈高壓則是因為肺臟動脈內皮細胞產生異常變化,導致肺臟動脈血壓升高,心臟為了將血液成功運送到肺臟,則需要用更高的壓力才能輸送,心臟在長期的運作壓力下,進而增加心肺衰變發生的機會。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罹患率約百萬分之2至3,粗估全台罹病人口約700名,平均年齡約30-50歲,女性略多於男性,屬於罕見疾病的一種。

肺高壓是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與次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統稱。許多病人過去因為喘而被當成氣喘治療,當喘的症狀愈來愈嚴重時,才會轉診到心臟內科或胸腔科,也因為如此,一位病人的平均確診時間長達二年。

連坐著都在喘 鼓勵病人配合治療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吳懿哲表示,大約七成患者經轉診時已經是「連坐著都在喘」,生活需家人隨時照料,病人情緒普遍低落,且治療意願十分消極。對此,吳懿哲表示,肺高壓雖然是複雜度極高的疾病,但透過問診及安排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及X光等非侵入性檢查,就可以做初步的篩檢,對於高度懷疑的病人則需要進行右心導管才能做最終的診斷。目前已有不錯的治療方式,鼓勵病人勇敢面對配合治療。

藥物治療可明顯改善 別悲觀、不放棄

有感於此,馬偕紀念醫院已在心臟科開設「肺高壓特別門診」,透過專業醫療團隊,提供個別化的治療照護,此外,馬偕紀念醫院也將成立「肺高壓病友會」,並舉辦命名活動,以凝聚病友間的情感並建立彼此加油分享的平台。

「活著就有希望!」吳懿哲醫師說,目前肺高壓之藥物治療已能明顯看出患者心臟功能的改善,五年存活率由原本的不到3成提高至6-8成,且新藥的研究發展日新月異,未來肺高壓可望變成如糖尿病與高血壓一般,雖然是無法根治的疾病,但屬於可控制的慢性病,希望病人擺脫悲觀,並與醫師配合正向而積極的治療,以改善生活品質。

三個月內活動能力快速變差 應就醫檢查

由於肺高壓臨床表現很容易被忽略,吳懿哲醫師提醒,民眾若在三個月內持續出現易喘症狀或運動能力突然快速下降,例如原本可輕易爬上三層或四層樓的人,突然爬到二層樓就會很喘時,就應該提高警覺,需儘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與治療,將有助於疾病的預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2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童綜合醫院副董童瑞龍日前率領義診團前往柬埔寨義診,全團有17位醫生,包括內、外、牙、婦、小兒、眼科,順利完成該國地方偏鄉義診,造福當地居民400人次,並捐贈婦幼醫院設備、8,000元美金提升學校安全及衛生、500包白米、配置老花眼鏡500付等,圓滿的完成此次義診任務。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冬季維持皮膚健康 防寒邪燥邪是關鍵天氣漸漸轉涼,若為皮膚較敏感的人,這時可能開始出現粗糙脫屑、搔癢等症狀,嚴重甚至會敏感發紅皸裂,另外像是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等患者也容易因這季節發作;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指出,冬天皮膚容易受損,主要是因寒與燥、人體內在氣血循環障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且即將進入流行期,而本週末適逢跨年連續假期,公共場所出入人潮眾多,疾管署呼籲民眾如安排出遊或參加跨年活動,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如有呼吸道症狀更應配戴口罩,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避免流感病毒因人來人往加速傳播,提升疫情風險。流感就診人數上升 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彥君報導)現在正是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期,輪狀病毒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且少量病毒即可致病,傳染力極強,在台灣6歲以下的幼兒,更有高達98%都曾感染此病毒。因嬰幼兒免疫力十分低弱,即便勤洗手及注重飲食衛生也難以防範,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仍是接種疫苗。有鑑於此,台北市衛生局自今年四月起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