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四大寶寶口腔壞習慣 當心長大有一副亂牙

四大寶寶口腔壞習慣 當心長大有一副亂牙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美國兒童牙科協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AAPD)指出,嬰幼兒時期的口腔健康,會影響寶寶一生的健康狀態。而寶寶的不良口腔習慣,只要醫師與家長加以注意,並針對寶寶不同的不良行為來導正就可以改善。
美國兒童牙科協會列舉出幾項不良口腔行為,如過度使用安撫奶嘴、吮咬唇、咬指甲、磨牙、以口呼吸、吐舌以及自殘行為,並提出改善方法:

吸吮行為(例如吮指和使用安撫奶嘴):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的,這通常是為了滿足嬰幼兒接觸外界的欲望。可是,長期保持吸吮習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健康問題。牙醫師陳學甫表示,寶寶過度吸允,可能會導致日後恆牙的生長、牙槽骨異常與咬合問題。醫師建議,2歲以上的兒童如果還有過度吸吮行為,應該及時就醫,由牙醫給予專業建議,糾正習慣。
  • 磨牙行為:不論是夜晚還是白天磨牙,是口腔咀嚼系統的異常運動,可能是寶寶情緒緊張或是口腔的咬合不正問題。但陳學甫醫師說,寶寶磨牙可能會引起牙齒過度磨耗、顳下頜關節疼痛。一般而言,會給孩子具保護功能的牙套,讓孩子睡眠即使磨牙也不傷害牙齒。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嬰幼兒時期磨牙不須緊張,不會持續到青少年時期,但父母若發現孩子磨牙行為並無改善,應盡快就醫。
  • 喜歡吐舌、以口呼吸:有這兩種行為的寶寶,可能會有所謂的暴牙、兩顆門牙間的牙縫過大問題,或是排列不整,這些看起來是「牙齒問題」,但可能會讓寶寶口吃。醫師說,這些行為是可被矯正的,有些孩子可透過正確的吞嚥、使用正確的肌肉來改善,有些則需要戴矯正器或外科手術來治療。
  • 自殘行為:美國兒童牙科協會指出,長期且反復的自殘行為多在智力發展較緩慢、精神狀態異常等發育性缺陷的孩子身上,常常會有咬傷舌頭等情況出現,應透過藥物治療、行為矯正等方法來矯正,而口腔則可使用口腔保護墊來阻止孩子傷害自己。
陳學甫醫師說,許多不良的口腔習慣都是長期且持續性的傷害健康,可能會引起牙齒咬合、排列問題,若一直無改善,則會影響牙齒美觀,建議父母,口腔要健康,不應只侷限於清潔,更應該維持寶寶的正確生活習慣。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13

相關推薦

作者:黃曼瑩隨著夏日來臨、日照時間增長,防曬議題也再度引起民眾關注。但你知道嗎?炎夏不僅要做好肌膚防曬,「靈魂之窗」眼睛的防曬工作更是不容馬虎!事實上,想要杜絕黃斑部病變上身,除了積極防範3C產品所帶來的藍光危害,民眾更要當心日常無所不在的太陽光。尤其是開車時,若民眾沒有善加防範,不僅容易影響行車視...

閱讀詳情 »

作者:洪毓琪在飲食西化的影響下,現代人患有三高的機率越來越高,而三高正是導致冠心症的關鍵致病原因!一旦冠心症上身,不僅易引發胸悶、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更如不定時炸彈般,潛藏心肌梗塞、猝死危機,其嚴重性不容小覷! 別小看冠心病!輕忽恐使心肌梗塞、猝死風險提升 成大醫院副教授兼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詹世鴻表...

閱讀詳情 »

作者:黃曼瑩高齡時代來臨,家中父母年齡漸長,健康照護不可馬虎,才能享受樂齡生活。如果發現父母經常出現疲勞、體力下滑,甚至外出走不動、肌無力現象,小心健康存褶不斷在透支,可能拖垮身體。營養師提醒,高齡飲食是日常照護的重要關鍵,除了三餐要均衡飲食,尤其要聰明補對營養,打好「肌」礎,才能健康呷百二! 老人...

閱讀詳情 »

作者:張世傑飲食節制、作息規律,並順著生理時鐘生活,是健康的根本。過去所認知主宰生理時鐘的部位是視交叉上核,如今雙和醫院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醫學研究員明智煥JihwanMyung博士,利用老鼠實驗發現,主宰體內生理時鐘部位是脈絡叢,翻轉腦內生理時鐘的真主宰! 研究員明智煥與主任藍亭(右二)聯合發表翻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