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基因檢測立功! 末期大腸癌多活3.7個月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劇場鬼才」李國修因大腸癌逝世,消息傳出後,各大醫療院所又湧人不少做大腸鏡檢查的民眾!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國內約有1/4大腸癌病人在首次診斷即已是第4期,腫瘤最常見轉移至肝臟,病程進展快速;不過,根據ASCO所公布最新研究顯示,大腸癌末期病人進行KRAS基因檢測,並配合標靶治療藥物治療,可多增加3.7個月存活期。

王輝明理事長指出,根據今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公布最新研究顯示,第一線使用Cetuximab的病患存活期為28.7月,而第一線使用Bevacizumab的病患存活期為25個月。兩個標靶藥都是核准使用在轉移性大腸癌,並合併第一線化學治療,臨床試驗主持人、慕尼黑大學臨床腫瘤教授VolkerHeinemann並建議Cetuximab應為優先選擇的治療方式。

王輝明也說,目前針對轉移性大腸癌第一線標靶治療,健保局已通過給付Cetuximab及Bevacizumab兩種標靶藥物,而Cetuximab不但可以有效縮小腫瘤體積,並將存活期延長至28.7個月,配合手術治療更可增加存活期至46.7個月,此外還能為病患省下至少100萬的醫療費用,此藥已於去年納入健保給付,預計每年可有2500位病患受惠。

「轉移性大腸癌透過KARS基因檢測,治療更具成效!」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曾有一名53歲林姓婦人經診斷發現為乙狀結腸癌末期,並出現肝轉移現象,經手術切除病灶後,基因檢測化驗腸癌組織呈現正常型反應,近半年採用化學治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癌指數由原本接近1500下降至108,肝腫瘤縮小近50%,至今病患指數呈現穩定狀態。而目前國內已免費提供轉移性大腸癌的病患使用KRAS基因檢測。

王輝明也呼籲,現今各項基因檢測日趨成熟,大腸癌病患慢慢轉型成個人化治療的方向,依循不同檢測,能為病友有更趨成熟的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26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8歲王小弟連續7天反覆出現嘔吐、肚子痛等症狀,起初媽媽以為是腸胃炎,先至診所求診,但吃藥後卻不見效,再赴醫院透過X光檢查,赫然發現大腸裡竟有多個磁鐵條和鐵珠已連成1排,導致腸道壁整層發炎且形成廔管,經緊急安排手術取出後,才免於罹患嚴重併發症,幸運撿回一命。 亞洲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近年隨精準醫療及新興醫療生態系統推展,以臨床資訊及檢體進行生物醫學及基因研究,探討疾病之多元成因,再導入人工智慧結合醫療資訊進而發展數位醫療,儼然成為趨勢。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體生物資料庫是重要關鍵,亦是提供未來數位醫療、創新科技開展最有力的資源。 自99年「人體生物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桃園報導】燕麥曾獲世界衛生組織封為10大超級食物,吃燕麥的好處多多,除了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還能降低膽固醇、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近年來也成為減肥聖品,可以做成代餐包或是燕麥飲料,就連歌手鄧紫棋也將燕麥粥當成早餐必備餐點。 不過,減重科醫師蕭敦仁提醒,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8歲王小弟連續七天反覆出現嘔吐、肚子痛等症狀,媽媽起初以為是腸胃炎,先至診所求診,吃藥後卻不見效,再赴醫院透過X光檢查,赫然發現大腸竟有多個磁鐵條和鐵珠已連成一排,導致腸道壁整層發炎且形成廔管,經緊急安排手術取出後,才免於罹患嚴重併發症,幸運撿回一命。腹痛一周當腸胃炎 照X...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