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基改食物比美牛的問題更嚴重!│今周刊

撰文/今周刊整理

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都必需標示。而台灣進口的黃豆和玉米,已經幾乎都是基因改造作物(如基因改造玉米,占台灣玉米進口總額99%以上)」。如同進口美國牛肉議題造成社會高度關注,基改食品不僅與食品安全領域相關,也涉及台美雙方的貿易、政治關係及牽動龐大商機,但政府單位在把關上如橡皮圖章高舉輕放。

基改食物比美牛的問題更嚴重!│今周刊

我們吃的基改黃豆會致癌?政府沒在驗

《今周刊》發現,過去十幾年台灣審查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只能依賴孟山都等生產基改種子的公司,所提出的評估報告,就算審查不通過,也只能要求對方補寄報告,孟山都只提供九十天的動物實驗評估報告,也不理會台灣審查委員會召集人提供進一歩資料的要求,反而對日本卻會自行做長達二年的動物實驗,評估食物安全性。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近年只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百分之二。

基改食品能吃嗎? 專家憂:引爆過敏風險,慢性發炎恐致癌

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認為,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引起過敏。而且不應全盤採用歐美標準,「因為每個人種的過敏病罹患率都不一樣,我們有我們的人種特質,我們的反應跟美國人及英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絕不能以歐美的標準當做台灣的標準。」因為在歐美,花粉是主要過敏源,在台灣,塵蟎才是主要過敏源。

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姜至剛認為,「基因改造的風險,是既難以觀察,又難以控制的」;他同時認為基因改造食物對有過敏體質的人特別危臉,基因改造食品有可能會改變腸道裡的細菌,誘發消化道的病變,「現在的研究認為,慢性發炎跟癌症是相關的」。

一顆黃豆掀起糧食戰爭

一顆基改黃豆,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美方頻頻關切台灣基改食品規範,因為黃豆用量最大的沙拉油市場,用的幾乎都是基因改造黃豆,強制標示上路之後,如果有非基改沙拉油出現,將嚴重衝擊美國的黃豆市場。如果以台灣一年黃豆食用量三十萬噸計算,去年非基改黃豆只賣出二萬五千噸,這個市場還可以再成長十一倍!

要真正保護民眾的消費權益,除了標示,台灣應該要建立獨立的審查系統,針對台灣人的體質特性做檢驗,並公開審查的討論內容,否則,台灣民眾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吃的基改食品,風險究竟有多大。(更多基改食品調查報導,請見5/7出刊《今周刊》No.959期封面故事)

你可能感興趣》
餐廳未標示重組肉 專家也被騙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959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多日未傳COVID-19(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今(28)日再傳2例,都沒有出國史,感染源也都不明,防疫單位全力追查接觸者,判斷可能來源與降低社區散佈風險。另外,空服員工作安全引起廣大注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空服員值勤時必須配戴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4月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於世界各地傳出確診病例,相較於SARS,新冠肺炎具高傳染力但低致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確診案例中,3%為重症病患、15%發生喘的徵兆,但高達82%為輕症患者;台灣感染科醫師也指出,從輕症轉重症的關鍵,並非病毒量太多,往往是失調的免疫力。免疫力的高低因人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高雄市政府自農曆春節期間,責請一家地區級醫院提供40床,提供居家檢疫有外宿需求或無家可歸民眾居住;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另外考量民眾外宿執行居家檢疫需求提升,加上自歐美等地區返國民眾人流增加,目前也已有兩家友善旅館,共32床投入防疫行列,可望將透過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球各地陸續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各國紛紛上緊發條,祭出許多防疫措施。在民眾及政府的努力下,臺灣目前的防疫成績,在國際上有目共睹。儘管如此,國內持續努力防止院內感染,醫療院所更落實進行管控出入口防疫點,保障民眾的就醫安全。 開立3個月連續處方箋 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