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夏日食物僅1小時就能壞

夏日食物僅1小時就能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夏天連日高溫,食物如何保鮮更是一大考驗,常常中午才剛買的便當,沒吃完放到冰箱,第二天要吃時卻已酸敗了!到底夏季應如何選購及注意食品保存?營養師建議,把握「冷者恆冷、熱者恆熱」原則,才能確保食物品質。

7℃~60℃細菌最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鄭嵐卉營養師說明,夏日食品應冷者恆冷,熱著恆熱,攝氏7℃~60℃稱為危險溫度地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所以冰箱的冷藏溫度必須低於7℃。烹調食物時,加熱溫度必須超過70℃。熱存溫度應高於60℃,才能抑制細菌生長,使食物不容易腐壞。

食物要儘快食用,鄭嵐卉營養師建議食品調製後,夏天室溫超過32℃時勿放置超過1小時。且有些細菌是不會因為加熱而完全破壞,此時和人員衛生有相關係,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耐鹽耐糖,常生長於化膿傷口或人體皮膚或口腔及鼻腔黏膜,所以調理食物前,必須徹底清潔雙手,烹調食物時要注意手部不要再隨意碰觸口鼻黏膜,而生熟食也應分開處理,才能避免交叉汙染。

營養師也提供以下4個食物保存小秘訣:

1)確認冷凍冷藏溫度,冷藏需小於攝氏7度,冷凍應小於-18度。

2)夏季氣溫高,易腐敗的食材應儘快將食材充分降溫後,依每次需求分裝放入冷凍,食用前在冷藏或流水方式解凍。

3)量多食材應平鋪或中心點挖薄,以利溫度下降,避免中心溫度未降,造成食材開始酸敗情形。

4)蔬菜水果適合保存溫度1~7℃,於冰箱中應一週內儘快食用完畢。肉類及家禽於冷藏0~5℃,如絞肉和內臟只能存放1~2天,里肌肉、小排骨約2~3天,醃過的肉約一週內應食用完畢,放置冷凍-18℃未烹調的肉類可放置比較久,約半年到一年。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傳統穀飼方式所得的乳製品與草飼所得的生乳製品(尤其是全脂和培養或發酵的)兩者的營養價值差異非常大。草飼的乳品--尤其是其中的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和共軛亞麻油酸的最佳來源,共軛亞麻油酸是一種抗發炎並有修復效果的脂肪;發酵乳製品是益生菌的最佳來源;乳製品中還包括了部分重要的蛋白質,例如穀胱甘肽和乳清蛋...

閱讀詳情 »

日前又發生男雇主性侵女外籍看護工的案件,據統計,在台的外籍看護工已經超過23.5萬人,相關單位不但每月幾乎都有接獲這類案件,而且還有逐漸攀升的趨勢。事實上,曝光的性侵案只是冰山一角,性騷擾、過勞,甚至虐待等狀況,時有所聞,這些不幸事件不僅是人權問題,想想看,他們如果遭到這些狀況,會善待照料的對象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許多老年人都有缺牙問題,依據國民健康署20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全口無牙率為25.8%,缺牙會造成咀嚼功能變差、牙齒位移等現象,因此裝戴假牙似乎是邁入高齡的「標準配備」。但因活動假牙有易滑動、妨礙咀嚼及影響食慾等問題,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老人營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視網膜疾病,中年人為好發族群,近年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眼疾發病年齡越來越低,醫師表示,西醫治療黃斑部病變,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或使用雷射治療,但並非每個病患都可達到相同效果,若同時有搭配中醫治療則可降低血管新生的機會,同時避免黃斑再次出血。 中藥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