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吃全穀類,不發胖、提升孩子學習力

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植化素等營養成份,有助於控制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及腸道癌症發生率,家長應讓孩子以全穀類為主食,不僅避免發胖,還有助於刺激腦部發育、提升孩子的學習力。
多吃全穀類,不發胖 提升孩子學習力
開學囉!放完長假的孩子是不是又出現偏食的情形?董氏基金會指出,根據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不到1份全穀類食物的孩童,肥胖的機率比每天吃足1.5份者高出4成,建議家長從少量開始、讓孩子習慣以全穀類為主食,不僅避免發胖,還有助於刺激孩子的腦部發育、提升學習力。

《全穀類吃得少,肥胖機率高》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美國塔夫斯大學於2013年針對792名3~6年級學童的飲食狀況進行研究,發現同樣是136公分的10歲男孩,每天吃不到1份全穀類的體重,比每天吃1.5份的多了1.2公斤,值得家長參酌。

她指出,該項研究定義,一份全穀類指一碗100%早餐穀物脆片、半碗熟燕麥片、一片100%全穀麵包,相當於台灣的半碗糙米飯。

《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
許主任說,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植化素等,有助於增加及延長飽足感、維持與控制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及腸道癌症發生率、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等,但因吃起來乾乾的、又硬又難咬,以致孩童普遍不喜歡吃,反而以精製食物為主,形成營養偏差。

《少量開始,讓孩子漸漸習慣》
她指出,董氏基金會2010年曾調查近5000名小一、小二學童,發現近5成平日飲食中完全沒有全穀類,透過營養午餐的介入,3年後,仍然不吃全穀類的學童僅剩8.5%,過重及肥胖人數也減少11%

許惠玉主任建議,家長可以從少量開始、慢慢增加,無油無糖的糙米飯最好,或加入紫米、燕麥,點心則選擇紫米紅豆湯、糙薏仁湯,讓孩子逐漸習慣全穀類有嚼勁的口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疾管署大門口上演「花籃大戰」,拚場名嘴送的喪禮花籃,2日有支持者送上代表支持的喜氣花籃。(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死亡人數破百,已經超越2003年的SARS疫情,卻因為疫苗採購策略引爆支持者及反對者對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在地的疾管署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讓不少有托嬰、托育需求的家長跟保母都受到衝擊,不知道該怎麼退費?托育補助又該怎麼領?衛生福利部拍板決定,家長6月15日至30日期間如持續送托,可領取6月份(1個月)托育補助;退費也不能低於一定比例。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鑑於疫情持續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不少人這一陣子為了防疫,多居家遠距工作,在家辦公怎麼樣才能提升效率?又不會因為在家太過放鬆打亂生理時鐘?午睡瞇一下可能有幫助。原來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與晝夜神經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者,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會增加,同時晚上的睡眠狀況也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一夕大爆發,打疫苗瞬間變成全民關注的焦點,但有一群人卻擔心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接種疫苗?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暨附設醫院癌症副院長李冠德觀察,近2周癌症門診中,最熱門的問題就是癌症病人頻頻詢問自己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 癌症屬重大傷病,目前癌症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