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腦渴望熱量 學界找到抑制食慾燃燒脂肪線索 | 早安健康NEWS

大腦渴望熱量 學界找到抑制食慾燃燒脂肪線索 早安健康NEWS

忍不住就是想吃一些高熱量、富含葡萄糖食物?這不一定是你「有意識」的錯,而是大腦自然演化的結果。學界發現腦部的食慾調節中樞會受到特定化合物影響,讓我們更想吃充滿熱量的食物。除了源頭管理,科學家也發現另一種來自中草藥的化合物可以加速燃燒脂肪,兩者同樣都可以在未來成為研發新藥的線索。

找到大腦渴望熱量的原因

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團隊,將焦點放在葡萄糖激酶 (glucokinase),它雖然多存在於肝臟與胰臟中,但在大腦的下視丘裡也可以發現它的蹤跡,也許會影響下視丘對攝取食物的決策過程。「大腦的運作很依靠葡萄糖做為能量來源,但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大部份時間都無法得到足夠的葡萄糖,因此在每個人的身體深處一直都有種強大的驅力,要去尋找葡萄糖攝食。」研究領導者 James Gardiner 這樣說。

他們拿老鼠做實驗,首先發現到如果老鼠 24 小時沒有進食,下視丘的食慾調節中樞裡的葡萄糖激酶活動量增加。研究團隊在實驗中增加了老鼠下視丘裡的葡萄糖激酶數量,再給老鼠兩種食物選擇:富含葡萄糖的食物及平常吃的食物,結果老鼠多是吃前者,如果葡萄糖激酶的含量下降,老鼠選擇吃富含葡萄糖食物的比例也下降。

也就是說,他們發現葡萄糖激酶是影響老鼠大腦決定吃下更多富含葡萄糖食物的關鍵因素,他們相信相同的機制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因此,將來就有機會研發藥物來調控這個過程,就能避免吃下太多熱量而肥胖,不過他們也指出人體的作用機制還要再複雜些,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大腦渴望熱量 學界找到抑制食慾燃燒脂肪線索 早安健康NEWS

不過至少有一個小小結論也許可以先應用的,「吃飯時先吃澱粉類食物或許可以加快滿足大腦對於葡萄糖的需求,這樣子整體來說可以少吃一些。」研究發表在「臨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黃連素有助脂肪燃燒

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寧光領導的團隊,則發現中藥中常見的黃連素(小檗鹼)具有促進身體的褐脂肪加速燃燒以產生熱量的作用。

在這項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研究中,實驗用的小鼠如果連續四週注射了黃連素,牠們身上褐脂肪燃燒的程度要比沒有注射的小鼠多;在處於四到八度的低溫環境中時,這些有注射黃連素的小鼠,身體也產生了更多禦寒的熱量。他們也發現了黃連素可能有助於維持體重的線索,以及可以協助單純只是當做儲藏室的白脂肪轉化為可以燃燒的褐脂肪。

不過寧光也說這項研究還需要繼續下去,以確定黃連素是否可以真的減輕體重,以及對人體的安全性,接著才可能探討作為新一代藥物的可能性,例如多少劑量才能發揮作用等。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國內持續施打疫苗,有不少肥胖患者關注自己是否也能列入高風險族群接種。對於近期有民眾請醫師開診斷單後,仍無法預約打疫苗,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目前註記以去年1/1到今年5/31為準,但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形。不過他強調,基本上肥胖不是主診斷,而是如果因肥胖造成相關系統性疾病、以至於染疫和染疫後風險...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31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28例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1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例本土病例(其中10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5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

閱讀詳情 »

由行政院政委唐鳳設計的疫苗接種預約平台已上線開放,其預約系統共分4個步驟:施打意願登記、簡訊發送、預約接種、實際接種疫苗。第一梯次將在7月12日下午5時截止,唐鳳今(11)日也提醒,前三輪應該都會是AZ,所以如果沒有勾選的可以進到平台修改,不然可能就要等到第四輪或是更之後的時間。唐鳳表示,很高興大家...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根據馬來西亞社群媒體報導,網傳在打了疫苗的手臂位置會吸附湯匙及叉子。對於此說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這個現象還沒有辦法解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2時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媒體詢問,「有民眾表示,打完COVID-...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