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啊!原來常常抖腳是一種病!引起腳抖竟是這些原因?!!



抖腿這種習慣,很多人都有過。關於抖腿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我們一一來解釋。

天啊!原來常常抖腳是一種病!引起腳抖竟是這些原因

(圖片源自網路viavia)

 

抖腿跟腎虛沒啥關係

  大多數人的抖腿,都是一種不自覺的,習慣性的抖動,是跟疾病沒關係的,它可能是一種對焦慮情緒的自我放鬆行為。

  抖腿是正常現象,不過觀察發現,人在全神貫注做事情的時候,一般不會抖腿,通常都是比較無聊的時候會發生,這是一種不自覺的現象

  有些人,喜歡再緊張的場合抖腿,也是一種緩解緊張,分散注意力的小招數。類似於有些人喜歡緊張時嚼口香糖,咀嚼的動作也是一樣起到放鬆作用的。

  從任何國內外醫學研究上,都沒有發現任何資料說明抖腿與腎虛的關係的,因此,說抖腿是因為腎虛一說,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能控制住的抖腿都不是病

  如果想控制住抖腿即能停止,那就可以簡單地說明不是病。

  如果有些人,有控制不住的“抖腿”現象,那麼,就要考慮是否是某些疾病導致的。如抖腿也許是高熱、寒戰或是帕金森症等原因所致。

  其中,帕金森所致的肢體抖動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最早系統描述這種疾病的是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此病因此而得名,包括拳王阿里和已故教皇保羅二世都患有這種疾病。

 

抖腳是一種疾病嗎?

醫學上有一種疾病叫做“不寧腿綜合症”,它的症狀主要就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和我們日常的抖腿行為比較相像。不過,日常的抖腿和這種疾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不寧腿綜合症是一種神經性疾病主要與多巴胺代謝異常和鐵缺乏等原因有關,並且有一定的遺傳因素。而我們平時生活中的抖腿行為,大多數都不屬於疾病的範疇,而只是一種習慣動作罷了。

分辨抖腿屬於“疾病性的”還是“非疾病性的”,主要是看以下幾點:不寧腿綜合症的患者無法自己控制抖腿行為,抖腿同時伴有強烈的疼痛、灼燒等不適感,還常有腿部痙攣現象,而且這種狀況常在夜間發生。如果你的抖腿符合上述幾項,那麼最好還是去找醫生諮詢一下。

抖腿對健康有益嗎?

有一種說法認為,現代人由於工作的關係,常常久坐,容易導致“氣血不暢”、“下肢酸軟”等狀況。而抖抖腿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狀況,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久坐確實會導致腿麻,主要原因在於下肢長久地保持一個姿勢,容易影響到血液循環的順暢,也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二者均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抖腿可以讓下肢肌肉略微動一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腿麻的現象。

不過,避免久坐帶來的危害,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站起來活動一下,這比抖腿要健康、有效得多。

抖腿有心理因素嗎?

有人說,他在抖腿的時候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在無聊、煩躁的時候也常常不知不覺地抖起腳來。

在這個層面上,抖腿類似於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動作,例如轉筆、打響指等等。這些習慣有個共同特徵: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戒除。與其說抖腿可以緩解焦慮,不如說如果不抖就會加倍焦慮。

所以,靠抖腿來緩解焦慮並不值得提倡。抖腿如果變成了戒不掉的壞習慣,反而加重心理負擔。

 

抖腿該戒掉嗎?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總結道:抖腿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疾病,也沒有特別大的不良影響。但它不僅會形成心理依賴,更重要的是,在社會文化中,抖腿是一種很不雅的行為,會引起旁邊人的不滿。甚至有人會把異性抖腿當做性暗示……有鑑於此,建議大家還是努力將它戒掉吧。

 

 

---

via via  via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當我們在超級市場裡面選購嬰幼兒奶粉時,會發現很多品牌的奶粉都標榜著含有[幫助腦部發育]的omega-3脂肪酸,俗稱DHA。但是儘管經過十多年的研究,人們還是不知道是否奶粉裡頭的DHA真的對嬰兒的腦部有幫助。 近日發表在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研究指...

閱讀詳情 »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過了體力充沛、精神飽滿的年紀,取而代之的是體力越來越差、很容易就沒精神,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這些情況,女性大約在45歲之後就會相繼出現,防不勝防,而此段時期,正是所謂的更年期,於更年期下所發生的各種症狀,又稱為停經症候群。   定義:一...

閱讀詳情 »

整理編輯/林玫妮、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蘇上豪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心臟外科的手術通常比較繁瑣而困難,除了患者的狀況大多不穩定之外,還得歸因於手術步驟多如牛毛、環環相扣,如果不能按部就班地做,偷懶的結果可能會讓配合的單位(例如麻...

閱讀詳情 »

嗜吃醃漬物、食品加工物、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等被視為是胃癌的危險因子,尤其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經常外食,也成了胃癌的危險族群之一。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陳若白醫師表示,診斷胃癌的方法以胃鏡最為精確,若有疑似病變處也可進行粘膜切片檢查,以明確了解病因。  診斷胃癌的方法大致有兩種,其一為胃鏡檢查,其二為上消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