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天多走路,健康有保固 | 健康達人網

天天多走路,健康有保固 健康達人網

2008 年的美國身體活動指引建議每週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強度有氧身體活動,如健走,可以得到健康。  

健走對健康有許多益處,包括增進心肺、血管、新陳代謝及循環功能,增加體內含氧量,消除疲勞和壓力,改善腦力、穩定情緒,且可增強體力和肌力,強筋健骨,促進胃腸蠕動、吸收和消化,控制體重,防治慢性病等。

健走是成年人最常見的休閒身體活動,美國曾有研究探討健走盛行率及其運動量是否達到建議量,結果顯示估計在 1998 年有 38.6%美國成人採用健走作為身體活動,其中運動量為每週至少健走 5 次,且每次至少 30 分鐘者佔 21.3%,此較接近建議量;若標準降為每週健走時間為 150 分鐘,且健走 3 次以上者,佔 34.5%;再降為每週健走 150 分鐘且不論健走次數,則佔 37.6%;可見只從事健走而能夠使運動量達到建議者低於 40%,須增加第二種休閒運動,才能達到建議量。

2012 年 8 月的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期刊,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採用全國健康調查(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s)的資料,比較 2005 年和 2010 年的美國成年人健走盛行率改變的情形。CDC 定義健走為在過去 7 天中,至少連續步行達 10 分鐘以上者,分析參數並且評估健走和達到身體活動指引建議量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2005 年的健走盛行率為 55.7%,到 2010 年顯著增加為 62.0%,且 2010 年健走運動量達到建議量者,為對照組的 2.95 倍。因此為讓健走盛行率持續增加,社區應推廣具實證醫學根據的公共衛生策略。

健走方式簡單、不需設備、省錢、且功效良好,但從事健走運動時,應注意下列原則,才能安全又可發揮功效:

(1)選擇適當運動時間,如飯後、早晨或傍晚。

(2)選擇空氣新鮮的地點,避免在空氣污染地區或交通要道附近。

(3)注意路況安全,尤其要注意通過馬路時的行車相關安全。

(4)注意氣候及保護,尤其是雨天、炎夏溫度太高、或冬天溫度偏低的清晨。

(5)注意身體情況,尤其慢性病友,像是心臟病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身體症狀(如低血壓、低血糖、頭暈、無力、昏厥等),多加保護。

(6)依體質、體力、體能等因素注意速度和步行時間,適可而止,量力而為。

(7)持之有恆,每週步行 3 次以上,每次 0.5~1 小時,步伐平穩,配合勻稱呼吸。

(8)若有關節炎者可適當使用助行輔具,並慎選步行速度和距離。

(封面圖片來源:papalamour via photopin cc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以往為了檢查骨骼肌肉或關節的病兆或受損程度,會使用X光來檢查骨骼的受損情形,但X光的特性只能掃描骨頭,卻無法檢查關節周邊的軟組織如肌肉、韌帶等重要組織。目前已有高頻超音波對關節肌肉軟組織的檢查,檢查時間短、診斷率高,同時適用於肌腱、韌帶、軟骨、關節腔發炎、水腫、鈣化,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雷神巧克力」、「薯條三兄弟」、「一蘭拉麵」、「兔兔棉花糖可可粉」等進口的流行食品,一度引發民眾搶購潮,有些業者因而透過網路直接郵購海外商品(即俗稱「平行輸入」)、或出國旅遊之便攜帶回台灣等管道販售;食藥署表示,販售進口時下流行食品者,需辦理輸入查驗後才可販售;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人稱美女護理師蘇育珣,其實腹部有著長達20多公分的巨大疤痕,原來剛入職場時,她忙到三餐不定時,曾胃穿孔緊急開刀手術,才幸運撿回一命。蘇育珣說,照護病人不是一份工作,而是畢生熱情的志業。忙於護理工作 腹部留下巨大疤痕雙和醫院護理師蘇育珣分享,剛踏入護理職場時,曾在某醫院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少子化、高齡化衝擊,國內正面臨人口結構改變,醫療環境也跟著轉變,未來失智、失能、安寧緩和、居家安寧照護,都需要專業護理人員的參與,顯見護理師扮演重要角色。護理師醫療服務靈魂人物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簡任技正陳青梅指出,國內整體醫療環境已從急性轉型到亞急性、慢性,甚至居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